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引言 | 第9-1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2-15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12页 |
1.2 实验设计 | 第12-13页 |
1.3 制茶工艺 | 第13页 |
1.4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4.1 取样方法 | 第13页 |
1.4.2 做青环境参数测定 | 第13页 |
1.4.3 在制青叶生理指标测定 | 第13-14页 |
1.4.4 暑茶在制青叶含水率测定 | 第14页 |
1.4.5 蒸青固样制备 | 第14页 |
1.4.6 做青各阶段在制青叶及毛茶的生化测定 | 第14页 |
1.4.7 毛茶感官审评 | 第14页 |
1.5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4-1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5-44页 |
2.1 不同处理的叶层环境参数特征 | 第15-20页 |
2.1.1 实验当日的自然气候 | 第15-17页 |
2.1.2 叶层气温 | 第17页 |
2.1.3 叶层空气相对湿度 | 第17-20页 |
2.1.4 叶层的CO_2含量 | 第20页 |
2.2 不同做青环境对青叶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 | 第20-29页 |
2.2.1 青叶的呼吸速率 | 第20-23页 |
2.2.2 青叶的失水速率与含水率变化 | 第23-26页 |
2.2.3 青叶的气孔导度 | 第26-28页 |
2.2.4 青叶的叶温变化 | 第28-29页 |
2.3 不同做青环境对青叶生化变化的影响 | 第29-38页 |
2.3.1 水浸出物的变化 | 第29-31页 |
2.3.2 茶多酚的变化 | 第31-32页 |
2.3.3 游离氨基酸总量的变化 | 第32页 |
2.3.4 “三素”的变化 | 第32-35页 |
2.3.5 黄酮类含量变化 | 第35页 |
2.3.6 儿茶素总量变化 | 第35-36页 |
2.3.7 可溶性糖及果胶质变化 | 第36-38页 |
2.4 不同做青环境对毛茶品质的影响 | 第38-39页 |
2.5 做青环境与青叶生理生化变化及毛茶品质形成之间的关系 | 第39-44页 |
2.5.1 做青环境与青叶生理变化的关系 | 第39-41页 |
2.5.2 做青环境与青叶内部的生化变化 | 第41-42页 |
2.5.3 做青过程青叶生理生化变化与毛茶品质的形成 | 第42-44页 |
3 小结与讨论 | 第44-46页 |
3.1 小结 | 第44-45页 |
3.2 讨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