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一 前言 | 第9-10页 |
二 人格及其特质 | 第10-12页 |
三 人格特质与认知操作 | 第12-14页 |
四 认知加工的个体差异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人格与认知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5页 |
一 认知加工偏向理论 | 第16-17页 |
二 认知资源有限理论 | 第17-19页 |
三 人格的认知理论 | 第19-21页 |
四 Eysenck的人格与唤醒理论 | 第21-23页 |
五 唤醒与信息的初级加工 | 第23-25页 |
第三章 人格与认知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25-36页 |
一 人格与认知研究的方法论 | 第25-27页 |
二 关于人格与认知的研究范式 | 第27-30页 |
三 人格与认知关系的研究领域 | 第30-36页 |
第四章 研究目的与构思 | 第36-41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36-37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37-39页 |
三 研究构思 | 第39-41页 |
第五章 被试选择与实验材料 | 第41-48页 |
一 人格测试工具 | 第41-42页 |
二 被试选择标准 | 第42-43页 |
三 被试测试结果 | 第43-45页 |
四 实验材料选择 | 第45-48页 |
第六章 人格特质与选择性加工 | 第48-70页 |
一 引言 | 第48页 |
二 心境、特质及选择性加工 | 第48-49页 |
三 实验1a:单一刺激条件下人格特质对选择性加工的影响 | 第49-56页 |
四 实验1b:双重刺激条件下人格特质对选择性加工的影响 | 第56-63页 |
五 实验1c:双作业任务中人格特质对选择性加工的影响 | 第63-70页 |
第七章 人格特质与信息通达 | 第70-93页 |
一 唤醒与信息通达 | 第70-71页 |
二 人格特质与记忆 | 第71-72页 |
三 实验2a:特质与状态对信息通达的交互影响 | 第72-82页 |
四 实验2b:启动效应范式中人格特质对信息通达的影响 | 第82-87页 |
五 实验2c:任务分离范式中人格特质对信息通达的影响 | 第87-93页 |
第八章 人格特质与信息提取 | 第93-111页 |
一 信息提取的个体差异 | 第93页 |
二 人格特质与两种加工过程 | 第93-94页 |
三 实验3a:人格特质对立即提取和延缓提取的影响 | 第94-103页 |
四 实验3b:人格特质对意识提取和自动提取的影响 | 第103-111页 |
第九章 综合讨论与研究展望 | 第111-122页 |
一 关于认知加工偏向形成的机制 | 第111-113页 |
二 意识加工还是无意识加工 | 第113-114页 |
三 影响人格与认知关系的中介因素 | 第114-117页 |
四 信息加工的人格特质模式 | 第117-119页 |
五 关于本研究的一般性结论 | 第119-122页 |
附录一 参考文献 | 第122-129页 |
附录二 内外向特质词的等级评定结果 | 第129-130页 |
附录三 实验材料 | 第130-137页 |
后记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