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国外实船训练系统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实船训练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14-15页 |
| ·嵌入技术 | 第14页 |
| ·数学建模 | 第14页 |
| ·训练内容设置 | 第14-15页 |
| ·训练评估和指导 | 第15页 |
| ·本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 | 第15-17页 |
| ·船舶主动力装置仿真训练平台的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 第2章 船舶主动力装置的数学模型 | 第17-32页 |
| ·船舶推进动力装置系统概述 | 第17-19页 |
| ·蒸汽推进动力装置 | 第17页 |
| ·电力推进动力装置 | 第17页 |
| ·燃气轮机推进动力装置 | 第17-18页 |
| ·核动力推进装置 | 第18页 |
| ·柴油机推进动力装置 | 第18-19页 |
| ·船舶主动力装置建模 | 第19-27页 |
| ·船舶主动力装置组成 | 第19-20页 |
| ·船桨模型 | 第20-21页 |
| ·柴油机模型 | 第21-26页 |
| ·传动设备 | 第26页 |
| ·调速机构 | 第26-27页 |
| ·主动力装置仿真计算 | 第27-29页 |
| ·仿真结构框图 | 第27-28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8-29页 |
| ·建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29-31页 |
| ·涡轮增压器特征曲线的改进 | 第29-30页 |
| ·代数环的解决 | 第30页 |
| ·仿真算法的选择 | 第30-31页 |
| ·实时仿真环境建立 | 第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3章 主动力装置训练系统人机界面设计 | 第32-51页 |
| ·概述 | 第32页 |
| ·工业控制组态软件 | 第32-34页 |
| ·工控组态特点 | 第32-33页 |
| ·Rockwell RSView工控组态软件的功能分析 | 第33-34页 |
| ·RSViewSE人机界面设计开发技术 | 第34-45页 |
| ·RSView SE人机界面开发流程 | 第34-37页 |
| ·RSViewSE人机界面通信技术 | 第37-39页 |
| ·RSView Studio开发关键技术 | 第39-45页 |
| ·主动力装置训练系统人机界面设计 | 第45-50页 |
| ·主界面 | 第45-46页 |
| ·主控面板 | 第46-47页 |
| ·主机状态面板 | 第47-48页 |
| ·辅机控制面板 | 第48-49页 |
| ·趋势图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4章 OPC技术概述 | 第51-60页 |
| ·概述 | 第51-52页 |
| ·OPC技术特点 | 第52-58页 |
| ·OPC技术概述 | 第52-53页 |
| ·OPC特点及技术规范 | 第53-55页 |
| ·OPC基本结构 | 第55-56页 |
| ·OPC技术的优势 | 第56-57页 |
| ·采用OPC规范设计系统的好处 | 第57-58页 |
| ·OPC技术的应用领域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基于OPC技术的通信平台设计 | 第60-73页 |
| ·系统概述 | 第60-61页 |
| ·OPC数据访问规则与方式 | 第61-63页 |
| ·OPC数据访问规则 | 第61-62页 |
| ·OPC自动化对象模型 | 第62-63页 |
| ·基于OPC技术的主动力装置训练系统通信平台设计 | 第63-72页 |
| ·OPC技术在RSViewSE中的应用研究 | 第64-68页 |
| ·MATLAB OPC工具箱介绍 | 第68-70页 |
| ·OPC工具箱在训练系统中的应用 | 第70-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