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9页 |
·选题的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煤尘的危害 | 第14-15页 |
·煤尘在线检测的意义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19-25页 |
·系统的总体设计要求 | 第19页 |
·功能要求 | 第19页 |
·系统所要达到的性能指标 | 第19页 |
·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 | 第19-23页 |
·图像压缩编码方案的选择 | 第20-21页 |
·程序基本设计流程 | 第21-23页 |
·软件编程语言的选择 | 第23页 |
·硬件系统结构设计与系统框架图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煤尘图像采集器的设计 | 第25-35页 |
·煤尘颗粒图像采集方案选择 | 第25-27页 |
·方案一 直接取样 | 第25-26页 |
·方案二 旋转取样 | 第26-27页 |
·方案三 抽气取样 | 第27页 |
·图像采集箱结构设计 | 第27-28页 |
·CCD与显微镜头的选择 | 第28-31页 |
·CCD器件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 第28-29页 |
·CCD器件的主要性能参数 | 第29页 |
·显微镜头的原理与结构 | 第29-31页 |
·CCD与显微镜头参数选择 | 第31页 |
·图像采集器各部分的连接结构设计 | 第31-32页 |
·煤尘图像采集器的电源电路设计 | 第32-33页 |
·煤尘采集控制单片机电路设计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视频A/D转换与数字图像压缩 | 第35-60页 |
·SAA7111视频AD系统设计及其I~2C接口控制实现 | 第35-42页 |
·SAA7111结构特点和功能简介 | 第35-36页 |
·SAA7111控制寄存器的设置 | 第36-37页 |
·I~2C总线与SAA7111的控制实现 | 第37-42页 |
·基于DSP的图像压缩算法(JPEG)程序实现 | 第42-54页 |
·JPEG算法过程 | 第42-46页 |
·DSP芯片的选择与TMS320VC5410系列DSP简介 | 第46-47页 |
·JPEG算法改进及其DSP软件实现 | 第47-54页 |
·基于DSP的图像压缩算法(JPEG)硬件实现 | 第54-60页 |
·采集电路设计 | 第54-56页 |
·DSP外围电路设计 | 第56-60页 |
第五章 系统以太网络接口及光电转换电路设计 | 第60-76页 |
·RTL8019AS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60-61页 |
·RTL8019AS与DSP的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 第61-64页 |
·RTL8019AS通信接口的DSP程序设计 | 第64-72页 |
·以太网帧简介 | 第64-65页 |
·TCP/IP协议的实现 | 第65-67页 |
·RTL8019AS的DSP程序控制实现 | 第67-72页 |
·基于IP175A的以太网光电转换电路设计 | 第72-76页 |
·IP175A芯片简介 | 第72-73页 |
·IP175A管脚配置及应用方案 | 第73-76页 |
第六章 井下煤尘浓度分析仪的实验测试及系统设计总结 | 第76-84页 |
·电路系统的调试 | 第76-77页 |
·井下煤尘分布仿真实验系统设计 | 第77-78页 |
·实验测试结果 | 第78-82页 |
·实验测试得到的煤尘分布图像 | 第78-79页 |
·煤尘分布图像JPEG压缩效果分析 | 第79-82页 |
·井下煤尘浓度监测系统运行时间 | 第82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附录 | 第84-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99-100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