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11-47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6页 |
| ·走向国际化的需要 | 第11-12页 |
|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需要 | 第12-14页 |
| ·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 | 第14-15页 |
| ·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创新的需要 | 第15-16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2页 |
| ·研究思路 | 第22-28页 |
| ·语言与文化关系:一体两面 | 第23-25页 |
| ·大学英语教学: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融合 | 第25-27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隐性文化与显性文化并举 | 第27-28页 |
| ·理论基础 | 第28-40页 |
| ·后现代理论 | 第29-32页 |
| ·语言教学理论 | 第32-40页 |
| ·概念界定 | 第40-44页 |
| ·文化 | 第40-41页 |
| ·文化体验 | 第41-43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 | 第43-44页 |
|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44页 |
| ·行动研究 | 第44-45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45-47页 |
| ·创新之处 | 第45-46页 |
| ·不足之处 | 第46-47页 |
| 第2章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行动研究 | 第47-76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相关要素分析 | 第47-49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内容 | 第47-48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方法 | 第48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情境 | 第48-49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行动研究 | 第49-51页 |
| ·研究目的 | 第49-50页 |
| ·研究方法 | 第50-51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行动研究设计 | 第51-53页 |
| ·研究问题假设 | 第51-52页 |
| ·研究预想结果 | 第52-53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行动研究步骤 | 第53-61页 |
| ·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 第53-54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行动研究 | 第54-57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实例 | 第57-61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效果讨论与评价 | 第61-76页 |
| ·访谈情况分析讨论 | 第61-62页 |
| ·观察日志分析讨论 | 第62-64页 |
| ·学生问卷分析讨论 | 第64-75页 |
| ·研究结果评价 | 第75-76页 |
| 第3章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实施策略 | 第76-106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的内容 | 第76-82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内容的划分 | 第76-77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贯通性文化主题的划分 | 第77-82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过程 | 第82-85页 |
| ·显性文化知识的体验过程 | 第82-83页 |
| ·隐性文化知识的体验过程 | 第83-84页 |
| ·隐性文化知识与显性文化知识的互相转换过程 | 第84-85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原则 | 第85-89页 |
| ·文化情景真实性原则 | 第85-86页 |
| ·学生中心原则 | 第86页 |
| ·合作学习原则 | 第86-87页 |
| ·渐进性原则 | 第87-88页 |
| ·传授式与探索式相结合原则 | 第88-89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方法 | 第89-103页 |
| ·词汇文化圆周 | 第92-95页 |
| ·语言文化圆周 | 第95-100页 |
| ·思维文化圆周 | 第100-103页 |
| ·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中教材和教师分析 | 第103-106页 |
| ·大学英语教材的“二次开发” | 第103-105页 |
| ·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 第105-106页 |
| 第4章 结论 | 第106-111页 |
| ·须凸显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文化因素 | 第106-107页 |
| ·以词汇和语句为物理形式形成贯通性文化主题 | 第107-108页 |
| ·提出大学英语文化体验教学圆周 | 第108页 |
| ·须注重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 第108-109页 |
| ·须形成英语教师与教材、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 | 第109-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23页 |
| 附录 | 第123-127页 |
| 致谢 | 第127-128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