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系统概述 | 第9页 |
| ·课题设计的意义及目标 | 第9-11页 |
| ·课题设计的意义 | 第9-10页 |
| ·课题设计的目标 | 第10-11页 |
| ·课题工作和论文结构 | 第11-14页 |
| ·本文工作 | 第11-12页 |
| ·论文结构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除尘间控制系统的相关技术基础及总体设计 | 第14-31页 |
| ·系统的相关技术基础 | 第14-23页 |
| ·信号放大器和红外传感器 | 第14-15页 |
| ·光电隔离技术 | 第15-17页 |
| ·SPI串行通信 | 第17-21页 |
| ·1~2C总线协议 | 第21-23页 |
|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3-30页 |
| ·需求分析 | 第23-26页 |
| ·总体设计 | 第26-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除尘间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31-48页 |
| ·芯片选型 | 第31-33页 |
| ·微控制器的选型 | 第31-32页 |
| ·外围器件的选取 | 第32-33页 |
| ·MC68HC908GP32微控制器介绍 | 第33-36页 |
| ·MC68HC908GP32单片机主要特性和基本结构 | 第33-35页 |
| ·MC68HC908GP32单片机引脚介绍 | 第35页 |
| ·MCU 引脚汇总 | 第35-36页 |
| ·各模块硬件分析与设计 | 第36-46页 |
| ·主控芯片 MC68HC908GP32最小系统模块 | 第36-38页 |
| ·电源转换模块 | 第38-39页 |
| ·串行通信模块 | 第39-41页 |
| ·光电隔离模块 | 第41页 |
| ·数码管模块 | 第41-43页 |
| ·继电器驱动模块 | 第43-44页 |
| ·键盘数据录入模块 | 第44-45页 |
| ·时钟模块 | 第45-46页 |
| ·硬件设计的技巧与经验总结 | 第46-47页 |
|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46页 |
| ·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及测试精度的措施 | 第46-47页 |
| ·硬件设计的经验总结 | 第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除尘间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8-61页 |
| ·总体设计 | 第48页 |
| ·MCU 方程序设计 | 第48-56页 |
| ·通用模块子程序设计 | 第50-55页 |
| ·除尘间控制系统功能性子程序设计 | 第55-56页 |
| ·除尘间控制系统的在线编程 | 第56-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除尘间控制系统的测试 | 第61-69页 |
| ·硬件测试 | 第61-63页 |
| ·测试方法 | 第61-62页 |
| ·测试体会 | 第62-63页 |
| ·软件测试 | 第63-68页 |
| ·测试方法 | 第63-67页 |
| ·测试体会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总结 | 第69-70页 |
|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附录 A 除尘间控制系统 MCU 程序说明 | 第73-81页 |
| A.1 各主要模块头文件 | 第73-75页 |
| A.2 各主要模块子程序的前导注释 | 第75-81页 |
| 1.键盘模块 | 第75页 |
| 2.时钟模块 | 第75-77页 |
| 3.SCI 模块 | 第77页 |
| 4.加热管模块 | 第77-78页 |
| 5.数码管模块 | 第78页 |
| 6.自动除尘模块 | 第78-79页 |
| 7.在线编程模块 | 第79-81页 |
| 附录 B 除尘间控制系统的硬件图 | 第81-85页 |
| B.1 除尘间控制系统的控制面板的硬件原理图 | 第81-83页 |
| 1.GP32最小系统支撑电路 | 第81页 |
| 2.串行通信模块电路 | 第81-82页 |
| 3.前后门输入信号及输出接口电路 | 第82页 |
| 4.电源、风机、照明灯、红外探头、加热管、语音控制接口电路 | 第82-83页 |
| B.2 除尘间控制系统的操作面板的硬件原理图 | 第83-84页 |
| B.3 除尘间控制系统 PCB 图及除尘间实物图 | 第84-8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及研究课题 | 第85-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详细摘要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