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语言学论文--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论文

人体词语语义研究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4页
   ·选题题解第17-18页
   ·研究现状第18-30页
     ·多义现象研究综述第18-25页
       ·古典理论对多义现象的研究第19-20页
       ·结构主义对多义现象的研究第20-21页
       ·认知语言学对多义现象的研究第21-24页
       ·对各流派多义现象研究的评价第24-25页
     ·人体词语研究综述第25-30页
   ·研究方法第30-31页
   ·研究意义第31-32页
   ·语料说明第32-33页
   ·论文框架第33-34页
第二章 人体词语的语义特征第34-63页
   ·意义与语义特征第34-35页
   ·人体词语和其它普通名词的共性语义特征第35-49页
     ·客观性第35-36页
     ·历时变化性第36-40页
     ·共时多义性第40-45页
     ·文化性第45-49页
   ·人体词语的个性语义特征第49-61页
     ·人体词语词义的隐喻系统性第49-53页
     ·人体词语词义的转喻性第53-61页
       ·人体词语转指人第54-56页
       ·人体词语转指长度单位第56-58页
       ·人体词语转指人体相应部位的特征或功能第58-60页
       ·人体词语转指人体部位相应的动作行为第60-61页
   ·小结第61-63页
第三章 人体词语语义体系个案研究第63-89页
   ·“手”的语义体系研究第63-77页
     ·“手”的词义内容第63-69页
       ·由“手”的物理存在特征引申而来的转义第64-65页
       ·由“手”的功能特征引申而来的转义第65-69页
     ·“手”转义的语义范畴第69-74页
       ·语义范畴概述第69-71页
       ·“手”转义的语义范畴分析第71-74页
     ·“手”转义的词义取象倾向第74-77页
       ·“手”转义的功能取象倾向体现第74-76页
       ·“手”转义的功能取象倾向原因第76-77页
   ·“眼”的语义体系研究第77-87页
     ·“眼”的词义内容第77-79页
     ·“眼”转义的语义范畴第79-82页
     ·“眼”转义的词义取象倾向第82页
     ·“眼”与“目”义比较第82-87页
   ·小结第87-89页
第四章 人体词语语义体系英汉对比研究第89-121页
   ·英汉人体词语转义数量对比第89-99页
     ·英汉人体词语转义数量的共性特征第89-94页
       ·人体词语三个次类转义数量的依次递降第89-92页
       ·内脏词语“心”、“heart”高转义量分析第92页
       ·身体词语“体”、“back”最高转义量分析第92-94页
     ·英汉人体词语转义数量的个性特征第94-99页
       ·英语人体词语转义数量高于汉语第94-96页
       ·英语人体词语名转动数量高于汉语第96-97页
       ·汉语人体词语特有的名转量优势第97-99页
   ·英汉人体词语转义内容对比第99-119页
     ·英汉人体词语转义内容的共性特征第99-106页
       ·形貌隐喻义第99-100页
       ·位置隐喻义第100-102页
       ·功能隐喻义和功能转喻义第102-106页
     ·英汉人体词语转义内容的个性特征第106-119页
       ·形貌隐喻义第106-110页
       ·位置隐喻义第110-114页
       ·功能义第114-119页
   ·小结第119-121页
第五章 人体词语语义的建构第121-148页
   ·人体词语语义建构的基础第121-130页
     ·经验基础第121-126页
       ·身体经验第121-122页
       ·文化模式第122-125页
       ·认知框架第125-126页
     ·语义范畴跨界基础第126-130页
       ·人物同类第126-128页
       ·主观求新第128-130页
   ·人体词语语义建构的机制第130-146页
     ·语义建构的基石:相似性和邻近性第130-133页
       ·相似性第130-132页
       ·邻近性第132-133页
     ·语义建构的助推器:认知突显第133-137页
     ·语义建构的途经:隐喻和转喻第137-146页
       ·隐喻和转喻理论概述第137-138页
       ·隐喻的跨域投射第138-141页
         ·形貌投射第138-139页
         ·位置投射第139-140页
         ·功能投射第140-141页
       ·转喻的域内转移第141-145页
         ·上移第141-143页
         ·平移第143-145页
       ·转隐喻模式第145-146页
   ·小结第146-148页
第六章 结语第148-159页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第148-154页
     ·关于人体词语整体的语义特征第148-149页
     ·关于人体词语个体的语义体系第149-151页
     ·关于人体词语语义体系的英汉对比第151-152页
     ·关于人体词语语义的建构第152-154页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第154-156页
   ·研究局限及展望第156-159页
参考文献第159-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韩汉语人称代词对比研究
下一篇:论词之意境及其在翻译中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