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第三节 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蒙学教材的历史发展 | 第13-17页 |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 | 第13-14页 |
第二节 魏晋至隋唐时期 | 第14页 |
第三节 宋元时期 | 第14-15页 |
第四节 明清时期 | 第15-17页 |
第三章 蒙学教材的特点及功能 | 第17-26页 |
第一节 蒙学教材的主要特点 | 第17-22页 |
一、本质的工具性特征 | 第17-18页 |
二、鲜明的思想性特点 | 第18-20页 |
三、突出的日用性原则 | 第20-22页 |
第二节 蒙学教材的教育功能 | 第22-26页 |
一、道德启蒙 | 第22-23页 |
二、习惯培养 | 第23页 |
三、语言积累 | 第23-24页 |
四、知识拓展 | 第24-26页 |
第四章 三部最具有代表性的蒙学教材 | 第26-34页 |
第一节 识字教材《三字经》 | 第26-28页 |
一、句法灵活、句式多样,便于记忆 | 第26-27页 |
二、内容丰富,结构严谨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成语典故类编《幼学琼林》 | 第28-30页 |
一、内容宽泛、可读性强 | 第28-29页 |
二、释义精准、形式多变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名言俚语《重订增广》 | 第30-34页 |
一、语言灵活,富于变化 | 第31-32页 |
二、"韵分次第",音注义解 | 第32-34页 |
第五章 蒙学教材对当今语文教学的启示 | 第34-49页 |
第一节 蒙学教材的历史意义 | 第34页 |
第二节 蒙学教材的理论启示 | 第34-39页 |
一、蒙学教材充分映证了现代心理学研究观点,充分适应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 | 第34-37页 |
二、蒙学教材符合语文课程的最基本特点 | 第37-39页 |
第三节 蒙学教材的现实价值 | 第39-49页 |
一、应试价值 | 第40-43页 |
二、发展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 第43-46页 |
三、在文学积累中培养品德 | 第46-48页 |
四、大胆设想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