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机器人双目主动视觉监测平台及理论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7页 |
·并联机器人的视觉需求 | 第16-17页 |
·机器视觉系统 | 第17-22页 |
·主动视觉 | 第17-19页 |
·主动视觉机构构型 | 第19-22页 |
·并联机器人视觉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论文的结构 | 第25-27页 |
第2章 并联机器人双目主动视觉系统及运动学模型 | 第27-44页 |
·样机机构基本组成和主要部件 | 第27-28页 |
·视觉系统的机构模型 | 第28-30页 |
·视觉系统的位置正、反解模型 | 第30-32页 |
·视觉系统的速度正、反解模型 | 第32-36页 |
·视觉系统的加速度正、反解模型 | 第36-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3章 并联机器人双目主动视觉系统标定体系 | 第44-63页 |
·立体标靶块的设计 | 第44-46页 |
·立体标靶块的布局设计 | 第44-46页 |
·梯形靶面的标志点设计 | 第46页 |
·视觉测量的基本方法 | 第46-49页 |
·摄像机模型及标定 | 第47-48页 |
·立体标靶块的非编码标志点三维重建 | 第48页 |
·摄像机的动态标定 | 第48-49页 |
·系统标定实验与结果 | 第49-52页 |
·摄像机内参数、畸变参数的测定 | 第49-50页 |
·立体标靶块非编码标志点世界坐标的测定 | 第50-51页 |
·摄像机外参数的动态标定 | 第51-52页 |
·双目主动视觉机构结构参数和控制当量的测定 | 第52-56页 |
·机构参数r 及云台俯仰电机控制当量Ep 的测定 | 第52-53页 |
·机构参数θ及云台平转电机控制当量Ef 的测定 | 第53-54页 |
·丝杠电机控制当量El 的测定 | 第54页 |
·结构参数R 及圆轨小车电机控制当量Ec 的测定 | 第54-55页 |
·控制当量和结构参数的测定结果 | 第55-56页 |
·样机机械加工精度测试 | 第56-62页 |
·圆轨平面度、圆度及与水平面的平行度测试 | 第56-58页 |
·丝杠直线度及圆轨平面垂直度测试 | 第58-59页 |
·圆轨小车电机控制精度测试 | 第59-60页 |
·丝杠电机控制精度测试 | 第60页 |
·云台俯仰,水平转动电机控制精度测试 | 第60-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双目主动视觉机构正视观测模式与视觉跟踪 | 第63-86页 |
·并联机器人双目主动视觉系统光轴可达域的确定 | 第63-64页 |
·并联机器人双目主动视觉系统观测模式的定义 | 第64-65页 |
·摄像机观测注意点的转移 | 第65-74页 |
·摄像机观测注意点转移的假定 | 第65-66页 |
·摄像机观测注意点转移策略 | 第66-74页 |
·双目正视模式的调整策略 | 第74-77页 |
·双目正视模式下的视觉跟踪 | 第77-79页 |
·实验结果 | 第79-85页 |
·凝视和正视调整测试 | 第79-82页 |
·正视模式下的视觉跟踪测试 | 第82-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5章 并联机器人视觉导航与运动监测应用研究 | 第86-102页 |
·雕刻并联机器人刀具导向期望加工位置研究 | 第86-92页 |
·并联机器人的双目主动视觉平台及其平台坐标的描述 | 第86-88页 |
·雕刻并联机器人刀具导向理想工作点的方法研究 | 第88-92页 |
·并联机器人加工刀具的位姿检测及运动参数分析 | 第92-101页 |
·圆台型标靶设计及其视觉信息计算 | 第92-94页 |
·圆台标靶特征点的提取与三维重建 | 第94页 |
·目标刀具位姿的计算 | 第94-95页 |
·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目标刀具运动分析 | 第95-98页 |
·实验结果 | 第98-101页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6章 并联机器人双目主动视觉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102-114页 |
·视觉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第102页 |
·前台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102-106页 |
·伺服电机控制模块 | 第104-105页 |
·数字云台控制模块 | 第105页 |
·摄像机控制模块 | 第105-106页 |
·后台视觉服务系统软件设计 | 第106-111页 |
·摄像机标定模块 | 第107页 |
·系统参数测定模块 | 第107-109页 |
·运动分析模块 | 第109-111页 |
·视觉系统与控制系统的数据交换 | 第111-1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结论 | 第114-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129页 |
作者简介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