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晚明江南琴坛的社会基础 | 第9-16页 |
第一节 城镇的发展与市民文化的繁荣 | 第9-13页 |
第二节 商品经济带动下的江南文化产业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晚明琴论——古琴艺术实践的指导思想 | 第16-20页 |
第一节 儒、道三教背景下的晚明古琴美学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溪山琴况》——古琴音乐美学史的里程碑 | 第17-20页 |
第三章 晚明江南的琴人与琴派 | 第20-31页 |
第一节 琴人群体与琴人活动 | 第20-26页 |
一、琴人群体的扩大化 | 第21-23页 |
二、江南地区活跃的琴人活动 | 第23-26页 |
第二节 晚明江南琴派概观 | 第26-31页 |
一、琴派源流概说 | 第26-27页 |
二、虞山派与古琴纯器乐化的进展 | 第27-28页 |
三、晚明绍兴琴派 | 第28-31页 |
第四章 正声余响——明代遗民群体中的琴人 | 第31-3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34-37页 |
第一节 晚明江南琴坛的历史特点 | 第34-35页 |
一、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对琴坛的影响 | 第34-35页 |
二、从《神奇秘谱》到《溪山琴况》,明朝士子的心路循环 | 第35页 |
第二节 古琴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