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1页 |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8-9页 |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0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保定老调的历史 | 第11-19页 |
| 第一节 元明时期至20 世纪40 年代 | 第11-13页 |
| 第二节 20 世纪40 年代至20 世纪70 年代 | 第13-16页 |
| 第三节 20 世纪70 年代至今 | 第16-19页 |
| 第二章 保定老调的生存现状与影响因素 | 第19-30页 |
| 第一节 保定老调的生存现状 | 第19-25页 |
| 一、演出团体 | 第19-21页 |
| 二、剧目生产 | 第21-23页 |
| 三、人才传承 | 第23-25页 |
| 四、观众群体 | 第25页 |
| 第二节 影响保定老调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25-30页 |
| 一、剧种生存土壤方面 | 第25-26页 |
| 二、政策支持方面 | 第26-28页 |
| 三、剧种自身方面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保定老调剧种的继承与发展策略 | 第30-42页 |
| 第一节 保定老调剧种的多重价值 | 第30-33页 |
| 一、历时性基本价值 | 第30-31页 |
| 二、共时性基本价值 | 第31-33页 |
| 第二节 加快发展保定老调的有利条件 | 第33-34页 |
| 一、中国传统戏剧逐渐被世界人民接受 | 第33页 |
| 二、国内传统戏剧的发展为保定老调提供了经验借鉴 | 第33页 |
| 三、重大政策导向为保定老调提供了发展空间 | 第33-34页 |
| 第三节 继承与发展保定老调的策略 | 第34-42页 |
| 一、宏观策略 | 第34-35页 |
| (一)理顺保定老调继承与发展的战略定位 | 第34-35页 |
| (二)明确继承与发展的原则 | 第35页 |
| 二、微观策略 | 第35-42页 |
| (一)完善投入机制 | 第37-38页 |
| (二)建立协调机制 | 第38-39页 |
| (三)深化研究机制 | 第39-40页 |
| (四)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 第40-42页 |
| 结语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附录 | 第46-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