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汉语教学论文--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留学生“V过来/过去”短语运用研究

论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缘起第12页
    1.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页
    1.4 研究综述第13-20页
        1.4.1 本体研究第13-16页
        1.4.2 与第二语言教学相关的研究第16-19页
        1.4.3 研究综述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V过来/过去”短语语义划分第20-40页
    2.1 语义划分的理论基础第20-23页
        2.1.1 隐喻的理论发展第20-21页
        2.1.2 概念隐喻的原理第21-22页
        2.1.3 概念隐喻理论对本研究的作用第22-23页
    2.2 前人关于“V过来/过去”短语语义划分的研究第23-24页
    2.3 “V过来/过去”短语语义体系第24-35页
        2.3.1 空间域第25-28页
        2.3.2 领属域第28-29页
        2.3.3 传播域第29页
        2.3.4 语言域第29-30页
        2.3.5 状态域第30-32页
        2.3.6 比较域第32-33页
        2.3.7 时间域第33-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40页
第三章 作文语料中留学生“V过来/过去”短语运用分析第40-54页
    3.1 语料来源及检索方法第40-42页
    3.2 留学生“V过来”短语运用分析第42-48页
        3.2.1 “V过来”短语出现频次统计第42页
        3.2.2 出现频次前8位“V过来”短语语义归类第42-44页
        3.2.3 “V过来”短语在语义体系下的分布第44-48页
    3.3 留学生“V过去”短语运用分析第48-52页
        3.3.1 “V过去”短语出现频次统计第48页
        3.3.2 出现频次前8位“V过去”短语语义归类第48-49页
        3.3.3 “V过去”短语在语义体系下的分布第49-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调查试卷中留学生“V过来/过去”短语运用分析第54-87页
    4.1 有关调查试卷的说明第54-55页
        4.1.1 调查试卷发放对象第54页
        4.1.2 调查试卷题型及考察目的第54-55页
    4.2 第一套调查试卷分析第55-63页
        4.2.1 试卷样式及答案第55-58页
        4.2.2 试卷回收情况及分数统计第58-59页
        4.2.3 试卷分析第59-63页
    4.3 第二套调查试卷分析第63-77页
        4.3.1 试卷样式第63-64页
        4.3.2 试卷回收及答题情况第64-65页
        4.3.3 试卷分析第65-77页
    4.4 第三套调查试卷分析第77-87页
        4.4.1 试卷样式及答案第77-79页
        4.4.2 试卷回收情况及分数统计第79-80页
        4.4.3 试卷分析第80-87页
第五章 不同喻义留学生“V过来/过去”短语运用综合分析第87-97页
    5.1 空间域运用分析第87-89页
        5.1.1 表示位移义运用分析第87-88页
        5.1.2 表示方向变化义运用分析第88-89页
    5.2 领属域和传播域运用分析第89-90页
    5.3 语言域运用分析第90-91页
    5.4 状态域运用分析第91-94页
        5.4.1 意识状态域运用分析第91-92页
        5.4.2 思维状态域运用分析第92-93页
        5.4.3 身体状态域运用分析第93页
        5.4.4 事物状态域运用分析第93-94页
        5.4.5 状态域小结第94页
    5.5 比较域运用分析第94-95页
    5.6 时间域运用分析第95-97页
        5.6.1 “熬”类短语运用分析第95页
        5.6.2 “发展”类短语运用分析第95-96页
        5.6.3 “敷衍”类短语运用分析第96-97页
第六章 留学生“V过来/过去”短语运用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第97-107页
    6.1 “V过来”与“V过去”运用对比第97-98页
    6.2 不同认知域运用水平呈现第98-99页
        6.2.1 空间域第98页
        6.2.2 保留空间属性的认知域第98页
        6.2.3 脱离空间属性的认知域第98-99页
    6.3 不同认知域总体运用特点分析第99-100页
    6.4 “V过来/过去”短语运用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00-104页
        6.4.1 认知因素的影响第100-101页
        6.4.2 动词本身难度的影响第101-102页
        6.4.3 教学因素的影响第102-104页
        6.4.4 日常使用频率的影响第104页
    6.5 “V过来/过去”短语教学建议第104-107页
总结第107-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5页
附录第115-119页
致谢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海洋真菌农用生物活性筛选及木贼镰刀菌D39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下一篇:磁性ZIF-8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有机污染物吸附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