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公司库存管理优化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9-10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9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1.5 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2.1.1 库存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库存成本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3 库存管理的概念 | 第18页 |
2.1.4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 第18-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传统库存管理理论 | 第20页 |
2.2.2 供应链库存管理理论 | 第20-23页 |
3 H公司库存管理现状 | 第23-31页 |
3.1 H公司简介 | 第23-24页 |
3.1.1 H公司发展情况 | 第23页 |
3.1.2 H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 | 第23-24页 |
3.1.3 H公司组织机构 | 第24页 |
3.2 H公司库存管理现状 | 第24-31页 |
3.2.1 库存管理背景 | 第24-26页 |
3.2.2 库存数据总览 | 第26-27页 |
3.2.3 物料品种分析 | 第27页 |
3.2.4 库存管理职能分工 | 第27-28页 |
3.2.5 库存管理流程 | 第28-31页 |
4 H公司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 | 第31-39页 |
4.1 H公司库存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6页 |
4.1.1 仓储管理制度不完善 | 第31页 |
4.1.2 原材料供应不及时 | 第31页 |
4.1.3 原材料盘点盘盈多 | 第31-33页 |
4.1.4 大量原材料呆滞积压 | 第33-35页 |
4.1.5 产成品周转速度慢 | 第35-36页 |
4.2 H公司产生库存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4.2.1 物料分类管理不到位 | 第36页 |
4.2.2 仓储作业管理不到位 | 第36页 |
4.2.3 通用物料没有设置必要的库存 | 第36页 |
4.2.4 需求计划偏差大造成产成品库存积压 | 第36-37页 |
4.2.5 库存管理人员专业水准有待提高 | 第37页 |
4.2.6 供应链内部协同合作不足 | 第37-38页 |
4.2.7 供应链外部分类管理不足 | 第38-39页 |
5 H公司库存管理优化对策 | 第39-52页 |
5.1 做好物料的分类管理 | 第39-41页 |
5.1.1 采用ABC分类法 | 第39-41页 |
5.1.2 使用CVA分类分析法 | 第41页 |
5.2 做好通用和专用物料管理 | 第41-46页 |
5.2.1 对原材料进行通用和专用区分 | 第41-44页 |
5.2.2 设置合理的通用物料安全库存 | 第44-45页 |
5.2.3 专用物料按单采购 | 第45-46页 |
5.3 加强库存数据准确有效性管理 | 第46-47页 |
5.3.1 制定并遵循数据处理的工作准则 | 第46-47页 |
5.3.2 保证数据的规范与准确 | 第47页 |
5.4 提高客户需求预测准确性 | 第47-48页 |
5.4.1 提高供应链计划准确率 | 第47页 |
5.4.2 提高订单预测准确率和订单履约率 | 第47-48页 |
5.5 实施供应商联合库存管理 | 第48-49页 |
5.5.1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 第48页 |
5.5.2 建立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 | 第48页 |
5.5.3 设立联合仓库中心 | 第48页 |
5.5.4 建立利益分配机制 | 第48-49页 |
5.5.5 确定合理的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 第49页 |
5.6 建立供应链管理绩效体系 | 第49-51页 |
5.6.1 强化项目管理部职能 | 第49-50页 |
5.6.2 对库存管理实施绩效评价 | 第50-51页 |
5.7 提高供应链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 | 第51-5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6.1 结论 | 第52页 |
6.2 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