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弦乐四重奏》创作技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第一章 肖斯塔科维奇和他的《第七弦乐四重奏》 | 第14-18页 |
第一节 肖斯塔科维奇生平简介 | 第14-16页 |
一、早期(1917—1936年) | 第14-15页 |
二、成熟时期(1937—1966年)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第七弦乐四重奏》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第七弦乐四重奏》的宏观结构与创作特点 | 第18-39页 |
第一节 第一乐章结构与创作特点 | 第18-22页 |
一、第一乐章结构 | 第18页 |
二、第一乐章创作特点 | 第18-22页 |
第二节 第二乐章结构与创作特点 | 第22-27页 |
一、第二乐章结构 | 第22-23页 |
二、第二乐章创作特点 | 第23-27页 |
第三节 第三乐章结构与创作特点 | 第27-39页 |
一、第三乐章结构 | 第27-28页 |
二、第三乐章创作特点 | 第28-39页 |
第三章 《第七弦乐四重奏》中的和弦结构及和声进行 | 第39-60页 |
第一节 和弦结构 | 第39-45页 |
一、三度叠置的和声结构 | 第39-41页 |
二、非三度叠置的和声结构 | 第41-45页 |
三、纵合化和声手法 | 第45页 |
第二节 横向的和声进行 | 第45-49页 |
一、功能化的和声进行 | 第45-48页 |
二、线性结构和声的进行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声部的对位 | 第49-60页 |
一、声部模仿 | 第50-52页 |
二、声部对比 | 第52-56页 |
三、赋格手法 | 第56-60页 |
第四章 《第七弦乐四重奏》中的微观结构元素 | 第60-74页 |
第一节 节奏 | 第60-63页 |
一、变拍子的运用 | 第60-61页 |
二、重音移位 | 第61-63页 |
三、复节奏 | 第63页 |
第二节 主题变形 | 第63-69页 |
一、主题的重复 | 第64-65页 |
二、时值的系统性变动 | 第65-67页 |
三、主题中的三音组 | 第67-69页 |
第三节 签名动机 | 第69-74页 |
一、签名动机的来由 | 第69页 |
二、《第七弦乐四重奏》中签名动机的运用 | 第69-74页 |
第五章 《第七弦乐四重奏》的价值及创作启示 | 第74-77页 |
第一节 艺术价值 | 第74-75页 |
第二节 创作启示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