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车辆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车体构造及设备论文--制动装置论文

列车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模拟计算与制动试验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5页
    1.1 国内外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第12页
    1.2 高速列车制动方式第12-15页
    1.3 高速列车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的研究情况第15-23页
        1.3.1 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模拟算法研究第15-17页
        1.3.2 制动条件对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第17-22页
        1.3.3 制动盘材料和结构对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第22-23页
    1.4 存在的不足第23-24页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二章 热-机耦合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第25-32页
    2.1 传热基本原理第25-28页
        2.1.1 热量传递方式第25-26页
        2.1.2 瞬态热传导问题第26-28页
    2.2 弹性力学基本原理第28-30页
        2.2.1 物理方程第28页
        2.2.2 平衡方程第28-29页
        2.2.3 几何方程第29-30页
        2.2.4 边界条件第30页
    2.3 弹性热应力有限元方程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列车盘形制动器热-机耦合有限元模型的构建第32-39页
    3.1 ADINA有限元软件的介绍第32页
    3.2 有限元几何模型的构建第32-33页
    3.3 摩擦副材料性能参数第33-34页
    3.4 有限元计算的假设条件第34页
    3.5 热边界条件第34-36页
        3.5.1 热输入模型第34-35页
        3.5.2 对流边界条件第35-36页
        3.5.3 热辐射边界条件第36页
    3.6 初始条件的设定第36-37页
    3.7 网格的划分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制动工况对1:1制动模型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第39-76页
    4.1 制动初速度对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第39-61页
        4.1.1 制动压力为10.75KN下的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第39-51页
        4.1.2 制动压力为7KN下的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第51-56页
        4.1.3 制动压力为16KN下的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第56-61页
    4.2 制动压力对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第61-72页
        4.2.1 制动初速度为120km/h下的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第61-65页
        4.2.2 制动初速度为160km/h下的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第65-68页
        4.2.3 制动初速度为200km/h下的制动盘温度场和应力场第68-71页
        4.2.4 不同工况对制动盘峰值温度和峰值应力的影响第71-72页
    4.3 闸片在制动过程中的接触压力和温度场分布第72-74页
        4.3.1 闸片在制动过程中接触压力的分布第72-73页
        4.3.2 闸片在制动过程中温度场的分布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列车制动盘试验测试与数值模拟的温度偏差分析第76-95页
    5.1 试验内容第76页
    5.2 试验设备和材料第76-78页
        5.2.1 1:1列车制动试验台和制动闸片第76-78页
        5.2.2 PYROVIEW 640M红外热像仪和热电偶第78页
    5.3 试验步骤第78-79页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79-94页
        5.4.1 制动试验测试与模拟制动时间的对比第79-80页
        5.4.2 模拟计算与红外测试制动盘温度场变化情况的对比第80-91页
        5.4.3 模拟计算与红外测试峰值温度的对比第91-92页
        5.4.4 模拟计算与红外测试在制动过程中的盘面最大温度偏差情况第92页
        5.4.5 模拟计算与热电偶测试温度偏差情况第92-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结论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8-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车组车轮疲劳强度分析及程序设计
下一篇:动车组牵引电机黏着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