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黏着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轮轨接触及黏着理论 | 第15-25页 |
2.1 轮轨接触理论基本假设 | 第15-16页 |
2.2 轮轨黏着的弹性变形理论 | 第16-18页 |
2.3 影响轮轨间黏着系数的主要因素 | 第18-22页 |
2.3.1 轨面状态 | 第18-20页 |
2.3.2 轴重转移 | 第20页 |
2.3.3 列车运行速度 | 第20-21页 |
2.3.4 弯道曲率 | 第21页 |
2.3.5 轮径和驱动方式 | 第21-22页 |
2.4 黏着力快速求解模型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轮对空转识别及列车单动轴牵引模型 | 第25-34页 |
3.1 空转的分类 | 第25-26页 |
3.2 轮对的空转识别方法 | 第26-29页 |
3.2.1 列车参考速度的确定 | 第26-27页 |
3.2.2 基于速度差的空转识别 | 第27页 |
3.2.3 基于轮对角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微分的空转识别 | 第27-28页 |
3.2.4 基于最优蠕滑的空转识别 | 第28-29页 |
3.2.5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空转识别 | 第29页 |
3.3 列车单动轴牵引模型 | 第29-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基于组合校正法的黏着控制建模与仿真 | 第34-58页 |
4.1 牵引电机模型的建立 | 第34-45页 |
4.1.1 动车组牵引特性分析 | 第34-38页 |
4.1.2 牵引电机矢量控制模型的建立 | 第38-45页 |
4.2 组合校正控制方法 | 第45-49页 |
4.2.1 组合校正法控制流程 | 第45-46页 |
4.2.2 组合校正控制仿真模型的搭建 | 第46-49页 |
4.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9-57页 |
4.3.1 无黏着控制时列车运行状况分析 | 第49-53页 |
4.3.2 基于组合校正法的黏着控制仿真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4.4 仿真分析结论 | 第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基于全维状态观测器的最优黏着控制建模与仿真 | 第58-84页 |
5.1 基于全维状态观测器的最优黏着控制方法 | 第58-67页 |
5.1.1 最优黏着控制方法原理介绍 | 第58-59页 |
5.1.2 全维状态观测器的设计 | 第59-65页 |
5.1.3 最优蠕滑速度参考值的计算 | 第65-67页 |
5.2 仿真模型的搭建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67-83页 |
5.2.1 全维状态观测器性能的仿真分析 | 第68-75页 |
5.2.2 最优黏着控制方法仿真结果分析 | 第75-83页 |
5.3 仿真分析结论 | 第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