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车轮疲劳强度分析及程序设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车轮疲劳发展和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车轮疲劳发展和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外车轮疲劳发展和现状 | 第12-13页 |
1.3 ANSYS二次开发的发展及现状 | 第13-14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车轮疲劳强度分析方法及修正 | 第16-32页 |
2.1 金属疲劳分类 | 第16-17页 |
2.2 车轮疲劳评估方法 | 第17-28页 |
2.2.1 轴对称车轮疲劳评估方法 | 第17-19页 |
2.2.2 非轴对称车轮疲劳评估方法 | 第19-28页 |
2.3 车轮疲劳评估方法修正 | 第28-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动车组车轮疲劳强度分析平台开发 | 第32-51页 |
3.1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32-35页 |
3.2 二次开发语言 | 第35-37页 |
3.2.1 APDL语言 | 第35-36页 |
3.2.2 C++语言 | 第36-37页 |
3.3 平台开发流程及界面设计 | 第37-47页 |
3.3.1 软件开发原则及功能 | 第37页 |
3.3.2 平台界面开发 | 第37-39页 |
3.3.3 界面开发方法 | 第39-43页 |
3.3.4 软件二次开发方法 | 第43-45页 |
3.3.5 ANSYS软件后台连接技术 | 第45页 |
3.3.6 VC++与EXCEL连接技术 | 第45-47页 |
3.4 平台界面介绍 | 第47-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车轮疲劳强度计算平台应用 | 第51-77页 |
4.1 车轮疲劳计算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1-58页 |
4.1.1 轮对结构描述 | 第51页 |
4.1.2 轮对模型建立 | 第51-53页 |
4.1.3 载荷工况 | 第53-54页 |
4.1.4 评估位置选择 | 第54-58页 |
4.2 静强度结果分析 | 第58-62页 |
4.3 疲劳强度计算结果分析 | 第62-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附录A 界面与Excel连接代码 | 第84-86页 |
附录B 车轮评估点完整信息 | 第86-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