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近代、现代语法论文

量度形容词模糊量及其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3页
    0.1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第9-10页
    0.2 相关问题研究现状及不足第10-12页
        0.2.1 汉语量度形容词的模糊性研究第10-11页
        0.2.2 汉语模糊性中模糊量的研究第11-12页
    0.3 研究方法与语料来源第12-13页
        0.3.1 研究方法第12页
        0.3.2 语料来源第12-13页
第1章 量度形容词的模糊量的原型范畴与隐喻认知第13-28页
    1.1 量度形容词模糊量的原型范畴第13-14页
    1.2 量度形容词模糊量的隐喻空间认知第14-19页
        1.2.1 原点空间第14-15页
        1.2.2 一维空间第15-16页
        1.2.3 二维空间第16-17页
        1.2.4 三维空间第17-18页
        1.2.5 特定空间第18-19页
    1.3 量度形容词模糊量的隐喻投射第19-28页
        1.3.1 空间域到时间域第19-21页
        1.3.2 空间域到年龄域第21页
        1.3.3 空间域到感觉域第21-23页
        1.3.4 空间域到颜色域第23页
        1.3.5 空间域到程度域第23-25页
        1.3.6 空间域到情感域第25页
        1.3.7 空间域到数量域第25-26页
        1.3.8 空间域到认知评价域第26-28页
第2章 量度形容词模糊量的变化形式及类型第28-40页
    2.1 量度形容词模糊量基本式及变化形式第28-32页
        2.1.1 基本式第28页
        2.1.2 修饰语+基本式第28-29页
        2.1.3 基本式的叠用第29-32页
    2.2 量度形容词模糊量的变化类型第32-40页
        2.2.1 量度形容词模糊量的转移第33页
        2.2.2 量度形容词模糊量的增减第33-35页
        2.2.3 量度形容词模糊量的色彩义变化第35-36页
        2.2.4 量度形容词模糊量的虚实转化第36-37页
        2.2.5 量度形容词模糊量的强弱态变化第37-40页
第3章 制约量度形容词模糊量产生变化的因素第40-51页
    3.1 句法语义因素第40-43页
        3.1.1 搭配结构不同第40-41页
        3.1.2 搭配名词不同第41-42页
        3.1.3 特定搭配对象不同第42-43页
    3.2 语用文化因素第43-48页
        3.2.1 语境使用倾向不平衡第43-44页
        3.2.2 情感倾向不平衡第44-48页
    3.3 社会环境因素第48-51页
        3.3.1 经济因素第48-49页
        3.3.2 政治因素第49页
        3.3.3 科技发展因素第49-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语料库的西班牙语母语者汉语副词“就”的习得考察
下一篇:汉语空主语句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