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上追踪信息处理单元的研究与验证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页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7-20页 |
1.2.1 追踪调试的发展 | 第17-18页 |
1.2.2 验证方法学的发展 | 第18-20页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0-23页 |
第二章 追踪调试系统及验证方法学 | 第23-33页 |
2.1 追踪调试系统及追踪信息处理 | 第23-26页 |
2.1.1 追踪调试系统 | 第23-25页 |
2.1.2 追踪信息处理方法 | 第25-26页 |
2.2 验证方法学 | 第26-31页 |
2.2.1 System Verilog语言 | 第26-27页 |
2.2.2 UVM验证方法学特点 | 第27-29页 |
2.2.3 UVM标准库 | 第29-30页 |
2.2.4 功能验证与平台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追踪信息处理单元的设计 | 第33-53页 |
3.1 模块的总体框图 | 第33页 |
3.2 I/O接口协议 | 第33-38页 |
3.2.1 MIPI协议 | 第34-35页 |
3.2.2 AHB总线协议 | 第35-37页 |
3.2.3 OCP总线协议 | 第37-38页 |
3.3 子模块设计 | 第38-49页 |
3.3.1 过滤模块 | 第38-40页 |
3.3.2 缓存控制模块 | 第40-41页 |
3.3.3 分类模块 | 第41-43页 |
3.3.4 数据通路仲裁器 | 第43-45页 |
3.3.5 压缩模块 | 第45-49页 |
3.4 时钟域及功耗域分析 | 第49-51页 |
3.4.1 门控时钟 | 第49-50页 |
3.4.2 功耗域划分 | 第50-51页 |
3.5 验证需求分析 | 第51-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基于UVM的验证平台设计 | 第53-69页 |
4.1 验证平台的框架 | 第53-54页 |
4.2 时钟/复位组件 | 第54-58页 |
4.2.1 时钟/复位事务类的构建 | 第54-55页 |
4.2.2 时钟/复位序列类的构建 | 第55-56页 |
4.2.3 时钟/复位驱动类的构建 | 第56-57页 |
4.2.4 验证平台时钟/复位成分 | 第57-58页 |
4.3 数据源类组件 | 第58-59页 |
4.3.1 数据源事务类 | 第58页 |
4.3.2 数据源驱动类 | 第58-59页 |
4.4 寄存器配置类组件 | 第59-62页 |
4.4.1 寄存器模型的构建 | 第59-61页 |
4.4.2 前门访问/后门访问 | 第61-62页 |
4.5 测试类的构建及控制 | 第62-64页 |
4.6 参考模型类组件 | 第64-65页 |
4.6.1 过滤分类参考模型 | 第64-65页 |
4.6.2 压缩参考模型 | 第65页 |
4.7 计分板组件 | 第65-66页 |
4.8 平台复用性 | 第66-68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验证结果及分析 | 第69-79页 |
5.1 功能点的验证结果 | 第69-73页 |
5.1.1 AHB访问寄存器 | 第69-70页 |
5.1.2 数据属性的match验证 | 第70-71页 |
5.1.3 缓存的溢出状态 | 第71-72页 |
5.1.4 缓存的清空测试 | 第72页 |
5.1.5 追踪数据的压缩 | 第72-73页 |
5.1.6 压缩模块缓存的读写操作 | 第73页 |
5.2 覆盖率报告 | 第73-75页 |
5.2.1 代码覆盖率 | 第74页 |
5.2.2 功能覆盖率 | 第74-75页 |
5.3 验证完备性 | 第75-7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总结 | 第79页 |
6.2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