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呈现研究--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6页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一、文化 | 第12-13页 |
二、数学文化 | 第13页 |
三、教科书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一、国外教科书中数学文化呈现研究 | 第14-15页 |
二、国内教科书中数学文化呈现研究 | 第15-17页 |
三、国内外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呈现的比较研究 | 第17-19页 |
四、评价 | 第19-20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0-2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科学价值的呈现方式 | 第26-43页 |
第一节 数学概念中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 | 第27-33页 |
一、数学文化的选材与小学数学教学重心相符 | 第27-28页 |
二、数学文化的素材编排符合数学学科本身逻辑 | 第28-31页 |
三、数学文化内容的表达以“文字为主,图文为辅” | 第31-33页 |
第二节 数学原理中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 | 第33-37页 |
一、数学文化的选材中古代素材比例较大 | 第33-35页 |
二、数学文化素材的编排以“阅读材料式”模式为主 | 第35-36页 |
三、数学文化的内容以“文字”为主 | 第36-37页 |
第三节 数学探究中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 | 第37-43页 |
一、数学文化在各领域的选材数量呈线性相关 | 第37-39页 |
二、数学文化的素材编排以“问题式”设计模式为主 | 第39-41页 |
三、数学文化部分素材以“连环画”为载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人文价值的呈现方式 | 第43-60页 |
第一节 数学语言的呈现方式 | 第44-50页 |
一、数学文化的选材中,外国素材比例较大 | 第44-46页 |
二、数学文化素材编排以“学习内容式”设计模式为主 | 第46-48页 |
三、数学文化素材多以“文字”为载体 | 第48-50页 |
第二节 数学家的故事中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 | 第50-53页 |
一、数学文化的选材中,西方数学家居多 | 第50页 |
二、数学文化素材的编写故事性不强 | 第50-52页 |
三、数学文化内容的载体单一 | 第52-53页 |
第三节 数学工具史料中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 | 第53-56页 |
一、数学文化的选材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 第53-54页 |
二、数学文化素材的编写以时间为主线 | 第54-56页 |
三、数学文化的内容多以“图文”为载体 | 第56页 |
第四节 数学艺术作品中数学文化的呈现方式 | 第56-60页 |
一、数学文化的选材均为“几何”内容 | 第56-57页 |
二、数学文化素材的编排符合儿童认知特点 | 第57-59页 |
三、数学文化素材均以“图片”为载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教材修订建议 | 第60-68页 |
第一节 合理安排不同类型数学文化内容的比例 | 第60-63页 |
一、调整三大领域素材的比例 | 第60页 |
二、增加数学探究问题的种类 | 第60-61页 |
三、增加艺术内容 | 第61-62页 |
四、适当增加一些数学家的故事 | 第62页 |
五、在低学段增加数学史素材 | 第62-63页 |
第二节 将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融为一体 | 第63-65页 |
一、根据数学文化内容的属性,选择恰当设计模式 | 第63页 |
二、凸显各类数学文化内容的特性 | 第63-65页 |
三、充分挖掘数学与其它学科领域的联系 | 第65页 |
第三节 选择恰当的文化载体 | 第65-68页 |
一、根据栏目特色安排数学文化内容 | 第65-66页 |
二、增加以“连环画”为载体的素材比例 | 第66页 |
三、添加新型呈现载体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