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构词与构形重叠研究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1-16页 |
1.2.1 敦煌变文语言研究 | 第11-13页 |
1.2.2 汉语重叠研究 | 第13-16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语料说明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敦煌变文名词重叠研究 | 第18-33页 |
2.1 敦煌变文名词重叠的类型 | 第18-28页 |
2.1.1 构词重叠 | 第18-25页 |
2.1.2 构形重叠 | 第25-28页 |
2.2 敦煌变文名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 第28-30页 |
2.2.1 构词重叠表亲昵性 | 第28页 |
2.2.2 构形重叠的调量作用 | 第28-30页 |
2.3 敦煌变文名词重叠的句法功能 | 第30-32页 |
2.3.1 作主语 | 第30页 |
2.3.2 作宾语 | 第30页 |
2.3.3 作定语 | 第30-31页 |
2.3.4 作状语 | 第31-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敦煌变文动词重叠研究 | 第33-43页 |
3.1 敦煌变文动词重叠类型 | 第33-38页 |
3.1.1 构词重叠 | 第33-35页 |
3.1.2 构形重叠 | 第35-38页 |
3.2 敦煌变文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 第38-41页 |
3.2.1 构形重叠的调量作用 | 第38-40页 |
3.2.2 构词重叠具有描摹性 | 第40-41页 |
3.3 敦煌变文动词重叠的句法功能 | 第41-42页 |
3.3.1 充当谓语 | 第41-42页 |
3.3.2 充当状语 | 第42页 |
3.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敦煌变文形容词重叠研究 | 第43-53页 |
4.1 敦煌变文形容词重叠类型 | 第44-48页 |
4.1.1 构词重叠 | 第44-45页 |
4.1.2 构形重叠 | 第45-48页 |
4.2 敦煌变文形容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 第48-50页 |
4.2.1 构形重叠的调量作用 | 第48-49页 |
4.2.2 构形重叠表主观评估 | 第49页 |
4.2.3 构词重叠表状态 | 第49-50页 |
4.3 敦煌变文形容词重叠的句法功能 | 第50-52页 |
4.3.1 作定语 | 第50页 |
4.3.2 作谓语 | 第50-51页 |
4.3.3 作状语 | 第51页 |
4.3.4 作补语 | 第51-52页 |
4.4 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敦煌变文数词、量词、副词重叠研究 | 第53-80页 |
5.1 敦煌变文数词重叠 | 第53-61页 |
5.1.1 数词构形重叠 | 第53-58页 |
5.1.2 语法意义 | 第58-59页 |
5.1.3 句法功能 | 第59-61页 |
5.1.4 小结 | 第61页 |
5.2 敦煌变文量词重叠 | 第61-73页 |
5.2.1 量词构形重叠 | 第62-70页 |
5.2.2 语法意义 | 第70-71页 |
5.2.3 句法功能 | 第71-73页 |
5.2.4 小结 | 第73页 |
5.3 敦煌变文副词构形重叠 | 第73-80页 |
5.3.1 副词构形重叠 | 第74-78页 |
5.3.2 语法意义——调量 | 第78-79页 |
5.3.3 句法功能 | 第79页 |
5.3.4 小结 | 第79-80页 |
第六章 敦煌变文构词与构形重叠特点 | 第80-87页 |
6.1 从以构词重叠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构形重叠为主 | 第80-82页 |
6.2 构形重叠调量功能逐渐增加 | 第82-83页 |
6.3 与佛经语言的渊源 | 第83-87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