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品牌资产价值评价研究
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5-16页 |
1.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6-18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20-31页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0-24页 |
2.1.1 品牌 | 第20页 |
2.1.2 自主品牌 | 第20-22页 |
2.1.3 自主创新品牌 | 第22-23页 |
2.1.4 品牌资产价值 | 第23-24页 |
2.2 品牌资产价值评价相关理论 | 第24-26页 |
2.3 品牌资产价值评价方法与模型 | 第26-31页 |
2.3.1 基于财务角度的评价方法 | 第26-27页 |
2.3.2 基于市场角度的评价方法 | 第27-29页 |
2.3.3 基于综合视角的评价方法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自主创新品牌资产价值的构成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1-38页 |
3.1 自主创新品牌的资产价值构成 | 第31-32页 |
3.2 自主创新品牌资产价值的影响因素 | 第32-38页 |
3.2.1 研发支出 | 第35页 |
3.2.2 产生预期超额利润的能力 | 第35-36页 |
3.2.3 自主创新技术的成熟程度 | 第36页 |
3.2.4 剩余经济使用年限 | 第36-37页 |
3.2.5 自主创新品牌的权利内容 | 第37页 |
3.2.6 市场对自主创新品牌的认可度 | 第37页 |
3.2.7 来自市场外部同类品牌资产的威胁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自主创新品牌资产价值的评价模型构建 | 第38-43页 |
4.1 自主创新品牌资产价值评价的目的 | 第38页 |
4.2 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 | 第38-39页 |
4.3 评价对象 | 第39页 |
4.4 评价模型 | 第39-40页 |
4.5 具体计算与评价过程 | 第40-43页 |
4.5.1 表面超额收益折现值的计算 | 第40-41页 |
4.5.2 自主创新品牌成本因子的确定 | 第41页 |
4.5.3 自主创新品牌经营风险因子的确定 | 第41-42页 |
4.5.4 自主创新技术潜力因子的确定 | 第42-43页 |
第五章 自主创新品牌资产价值评价实证研究 | 第43-50页 |
5.1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 第43-44页 |
5.2 数据来源 | 第44-45页 |
5.3 评价过程 | 第45-48页 |
5.4 评价结果分析 | 第48页 |
5.5 提高江淮汽车品牌资产价值的对策建议 | 第48-50页 |
5.5.1 推动企业确立科学的品牌规划战略 | 第48-49页 |
5.5.2 实施和完善企业的品牌战略 | 第49页 |
5.5.3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效率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1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0页 |
6.2 未来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