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1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外一致性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4 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 第15-19页 |
2.1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2.1.1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2.1.2 内容分析法 | 第15页 |
2.1.3 统计分析法 | 第15页 |
2.2 研究工具 | 第15-17页 |
2.2.1 关于SEC一致性的分析模式 | 第15-16页 |
2.2.2 Webb一致性的分析模式 | 第16-17页 |
2.3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三章 一致性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19-37页 |
3.1 内容主题的确定 | 第19-20页 |
3.2 认知水平的分类 | 第20页 |
3.3 分析表格的制定 | 第20-23页 |
3.4 对课程标准的编码和统计 | 第23-26页 |
3.4.1 对《课标》中内容标准条目拆分的案例 | 第23-26页 |
3.4.2 对《课标》中内容标准条目拆分后的统计 | 第26页 |
3.5 试卷内容编码和统计 | 第26-37页 |
3.5.1 对试卷内容编码的案例 | 第26-32页 |
3.5.2 2015-2017年物理中考试题编码统计的案例 | 第32-37页 |
第四章 数据分析 | 第37-61页 |
4.1 总体的一致性分析 | 第37-44页 |
4.1.1 课标与中考试题的一致性P值总体情况 | 第37-38页 |
4.1.2 2015年-2017年中考试题总体情况分析 | 第38-41页 |
4.1.3 内容主题维度总体分析 | 第41-43页 |
4.1.4 认知主题维度总体分析 | 第43-44页 |
4.2 各维度一致性对比分析 | 第44-57页 |
4.2.1 各内容主题维度分析 | 第44-52页 |
4.2.2 各认知水平维度分析 | 第52-57页 |
4.3 微观一致性分析 | 第57-61页 |
4.3.1 知识种类一致性分析 | 第57-58页 |
4.3.2 知识深度一致性分析 | 第58-59页 |
4.3.3 知识广度一致性分析 | 第59-60页 |
4.3.4 知识分布平衡性分析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建议及反思 | 第61-69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1-65页 |
5.1.1 总体的一致性分析结论 | 第61-62页 |
5.1.2 各维度一致性分析结论 | 第62-64页 |
5.1.3 微观一致性分析结论 | 第64-65页 |
5.2 研究建议 | 第65-66页 |
5.2.1 关于课标完善的建议 | 第65-66页 |
5.2.2 关于试题编写的建议 | 第66页 |
5.3 研究反思 | 第66-69页 |
5.3.1 关于SEC模式的一致性研究 | 第66页 |
5.3.2 关于Webb模式的一致性研究 | 第66-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附录 | 第7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