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10-20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0页 |
(一) 美术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 第10页 |
(二) 研究者的个人兴趣 | 第10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一) 儿童美术教育的相关研究 | 第11-15页 |
(二) 儿童美术教育机构的相关研究 | 第15-16页 |
(三) 儿童教育机构的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一) 儿童 | 第18页 |
(二) 美术教育 | 第18-19页 |
(三) 教育机构 | 第19页 |
(四) 美术教育机构 | 第19-20页 |
第一部分 研究设计 | 第20-23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20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20页 |
三、研究对象 | 第2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 问卷调查法 | 第20-21页 |
(二) 访谈法 | 第21页 |
(三) 观察法 | 第21-22页 |
五、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22页 |
六、本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 Z儿童美术教育机构的现状描述 | 第23-53页 |
一、运营情况 | 第23-25页 |
(一) 运营成本较高 | 第23页 |
(二) 课程盈利微薄 | 第23-24页 |
(三) 依靠多元化模式盈利 | 第24页 |
(四) 收费略高于同类型机构 | 第24-25页 |
二、师资情况 | 第25-29页 |
(一) 全职教师稳定度高,但教育专业背景不明显 | 第25-29页 |
(二) 兼职教师不稳定,且教育专业背景不明显 | 第29页 |
三、生源情况 | 第29-36页 |
(一) 入学儿童数量基本稳定 | 第30页 |
(二) 家长满意度较高 | 第30-36页 |
四、课程情况 | 第36-53页 |
(一) 舒适自由的环境是教育的“隐形”课程 | 第36-39页 |
(二) 以生态式课程为基石 | 第39-47页 |
(三) 课程实施途径多样化 | 第47-50页 |
(四) 依据生源确定课程组织形式 | 第50-53页 |
第三部分 Z机构良性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53-64页 |
一、民办教育蓬勃发展是其迅速发展的前提 | 第53-56页 |
(一) 教育行业市场广阔 | 第53-54页 |
(二) 政府政策大力支持 | 第54-56页 |
二、依托高校资源是其教学专业性的保障 | 第56-57页 |
(一) 高校美术馆让儿童与艺术作品面对面 | 第56页 |
(二) 高校教师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第56-57页 |
(三) 高校研究生提高师资水平 | 第57页 |
三、教师队伍优化促进教学水平高质量 | 第57-60页 |
(一) 教师地位的提高 | 第57-58页 |
(二) 教师薪资待遇的提高 | 第58-60页 |
四、家长观念的转变确保生源水平的稳定 | 第60-64页 |
(一) 经济不是教育的阻碍 | 第60-62页 |
(二) 从“才艺”到“素质” | 第62-64页 |
第四部分 Z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64-80页 |
一、Z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64-70页 |
(一) 课程实施情况两极分化 | 第64-68页 |
(二) 兼职教师管理欠佳 | 第68-69页 |
(三) 机构理念不够坚定 | 第69-70页 |
二、建议与讨论 | 第70-78页 |
(一) 民办美术教育机构需定位准确、目标明确 | 第70-73页 |
(二) 家长的教育观和态度是民办美术教育机构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 第73-77页 |
(三) 社会的支持为民办美术教育机构的发展保驾护航 | 第77-78页 |
三、不足与反思 | 第78-80页 |
附录一 访谈提纲(全职教师) | 第80-81页 |
附录二 访谈提纲(兼职教师) | 第81-82页 |
附录三 访谈提纲(Z机构创办者) | 第82-83页 |
附录四 Z儿童美术教育机构家长问卷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