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绪论 | 第11-15页 |
| 一、问题的提出与缘起 | 第11-12页 |
| 二、古典诗歌形式教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2-13页 |
| 三、古典诗歌形式教学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13-15页 |
| (一) 古典诗歌形式教学研究对象 | 第13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三)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中国古典诗歌形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5-19页 |
| 第一节 古典诗歌形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 第二节 古典诗歌形式教学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16-19页 |
| (一) 实际应试需求与《学科指导意见》存在偏差 | 第16-17页 |
| (二) 教师专业发展不足 | 第17-18页 |
| (三) 诗歌批评传统因素影响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苏教版教材中国古典诗歌的形式要素梳理 | 第19-26页 |
| 第一节 韵律 | 第19-20页 |
| 第二节 词语 | 第20-23页 |
| (一) 虚词 | 第20-21页 |
| (二) 叠音 | 第21页 |
| (三) 颜色词 | 第21-23页 |
| 第三节 句法 | 第23-24页 |
| (一) 语序颠倒 | 第23页 |
| (二) 句法违背 | 第23-24页 |
| 第四节 篇章结构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古典诗歌形式教学的实施策略和具体方法 | 第26-31页 |
| 第一节 学案教学:知识积累 | 第26-27页 |
| (一) “知识储备”板块设计 | 第26页 |
| (二) “文本导学”板块设计 | 第26-27页 |
| (三) “课后追踪”板块设计 | 第27页 |
| 第二节 美读教学:吟诵品味 | 第27-29页 |
| (一) 把握节奏与韵律 | 第27-28页 |
| (二) 换字品读 | 第28页 |
| (三) 情境营造 | 第28-29页 |
| 第三节 写作教学:拓展运用 | 第29-31页 |
| (一) 领悟与判断:发现形式 | 第29-30页 |
| (二) 迁移与想象:风景再造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古典诗歌形式教学的具体案例 | 第31-40页 |
| 第一节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及分析 | 第31-35页 |
| 第二节 《声声慢》教学设计及分析 | 第35-40页 |
| 结语 | 第40-44页 |
| 一、与中学德育相结合,承继“诗教传统” | 第41页 |
|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第41-42页 |
| 三、为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