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1 绪论 | 第11-17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1.2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1.2.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 1.3 研究范畴与思路 | 第13-15页 |
| 1.3.1 研究范畴 | 第13页 |
| 1.3.2 研究思路 | 第13-15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1.4.1 扎根理论研究法 | 第15页 |
| 1.4.2 文献研究法 | 第15-16页 |
| 1.5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 2.1 儒家文化概述 | 第17-23页 |
| 2.1.1 儒家文化的基本内容 | 第17-19页 |
| 2.1.2 儒家文化中的管理思想 | 第19-22页 |
| 2.1.3 儒家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薪酬激励的借鉴意义 | 第22-23页 |
| 2.2 企业薪酬激励概述 | 第23-27页 |
| 2.2.1 企业薪酬理论综述 | 第23-25页 |
| 2.2.2 企业激励理论综述 | 第25-27页 |
| 3 研究设计与过程 | 第27-33页 |
| 3.1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27-28页 |
| 3.1.1 STRAUSS扎根理论方法 | 第27页 |
| 3.1.2 研究步骤设计 | 第27-28页 |
| 3.2 数据来源 | 第28页 |
| 3.3 范畴提炼与模型构建 | 第28-32页 |
| 3.3.1 开放性编码 | 第28-30页 |
| 3.3.2 主轴编码 | 第30-32页 |
| 3.3.3 选择性编码 | 第32页 |
| 3.4 理论饱和度检验 | 第32-33页 |
| 4 儒家文化视角下我国企业薪酬激励的新探索 | 第33-41页 |
| 4.1 我国企业薪酬激励现状分析与启示 | 第33-34页 |
| 4.1.1 我国企业薪酬激励现状分析 | 第33-34页 |
| 4.1.2 我国企业薪酬激励启示 | 第34页 |
| 4.2 儒家文化视角下物质性薪酬激励新探索 | 第34-38页 |
| 4.2.1 从儒家文化“仁学”的公平和谐到以员工为中心 | 第35-36页 |
| 4.2.2 从儒家文化“义学”的权宜之变到动态薪酬理念 | 第36-37页 |
| 4.2.3 从儒家文化“礼学”的规范之道到分类管理理念 | 第37-38页 |
| 4.3 儒家文化视角下非物质性薪酬激励新探索 | 第38-41页 |
| 4.3.1 “爱而用之”的情感激励 | 第38-39页 |
| 4.3.2 “天下归仁”的目标激励 | 第39-40页 |
| 4.3.3 “尊贤使能”的成就激励 | 第40-41页 |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1-44页 |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41-42页 |
| 5.2 研究的局限性 | 第42页 |
| 5.3 研究的未来展望 | 第42-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