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1.2.1.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1.2.2.研究的实践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6页 |
1.2.2.1 国内早期职业学生厌学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1.2.2.2 中职学生厌学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的进展 | 第14-16页 |
1.2.3.研究现状综述小结 | 第16页 |
1.3. 研究的方法、思路、可行性分析及研究条件 | 第16-18页 |
1.3.1.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研究的思路 | 第17-18页 |
1.4. 可行性分析 | 第18-20页 |
1.4.1 实践基础 | 第18页 |
1.4.2 理论基础 | 第18页 |
1.4.3 研究条件 | 第18-20页 |
1.4.3.1 自身条件 | 第18-19页 |
1.4.3.2 必要条件 | 第19-20页 |
第2章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集体厌学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0-37页 |
2.1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职学生集体厌学的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2.1.1. 集体厌学的界定 | 第20-21页 |
2.1.1.1 厌学的概念 | 第20页 |
2.1.1.2 集体厌学的概念 | 第20-21页 |
2.1.2.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职教育的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2.1.2.1 职业教育与中职教育 | 第21-22页 |
2.1.2.2 农村中职学生与教育“9+3”计划 | 第22页 |
2.2. 调查对象及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2-28页 |
2.2.1.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基本情况介绍 | 第22-27页 |
2.2.1.1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概况 | 第22-24页 |
2.2.1.2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源情况 | 第24-25页 |
2.2.1.3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情况 | 第25-27页 |
2.2.2.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7-28页 |
2.2.2.1 编制调查问卷 | 第27页 |
2.2.2.2 调查问卷信效度检验与实施 | 第27-28页 |
2.3.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集体厌学现状及表现 | 第28-31页 |
2.3.1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集体厌学现状 | 第28页 |
2.3.2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集体厌学表现 | 第28-31页 |
2.4. 威宁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集体厌学主要原因分析 | 第31-37页 |
2.4.1 学生个人的原因 | 第31-33页 |
2.4.1.1 文化基础原因 | 第31-32页 |
2.4.1.2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缺乏学习的动机 | 第32页 |
2.4.1.3 觉得读书无用,自己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子” | 第32-33页 |
2.4.2 学校的原因 | 第33-35页 |
2.4.2.1 以前学习学校的原因 | 第33-34页 |
2.4.2.2 农村中职学校的原因 | 第34-35页 |
2.4.3 其他原因 | 第35-37页 |
2.4.3.1 家庭原因 | 第35-36页 |
2.4.3.2 社会原因 | 第36-37页 |
第3章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职学生集体厌学问题解决途径的探索及实证研究 | 第37-43页 |
3.1. 集体厌学问题的解决途径的探索 | 第37-40页 |
3.1.1. 要加强舆论宣传、转变广大农村老百姓对中职教育的认可性 | 第37-38页 |
3.1.2. 农村中职学校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 第38页 |
3.1.3 农村中职学校要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创新 | 第38-39页 |
3.1.4 要创新办学模式和教学模式、最大努力地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 第39-40页 |
3.2. 解决农村中职学生集体厌学问题的个案研究——以典型的集体厌学学生为例 | 第40-43页 |
3.2.1. 学生的介绍 | 第40-41页 |
3.2.2. 问题诊断 | 第41页 |
3.2.3. 解决对策 | 第41-42页 |
3.2.4. 取得效果的总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总结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附录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