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创业板企业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一、绪论第10-12页
    研究背景及课题来源第10-12页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水平第11-12页
二、文献综述第12-17页
    (一) 国外的文献综述第12-14页
        1. 盈余管理概念的研究第12-14页
    (二) 国内的文献综述第14-17页
三、盈余管理的概述第17-26页
    (一) 盈余管理的定义与特性第17-18页
        1. 是企业短期的行为第17页
        2. 法律的边缘性第17-18页
        3. 与财务管理目标的一致性第18页
    (二) 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第18-20页
        1. 有效市场理论第18页
        2. 社会契约理论第18-19页
        3.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9页
        4. 委托代理理论第19-20页
    (三) 盈余管理的动机第20-21页
        1. 资本市场动机第20页
        2. 政治动机第20-21页
        3. 税务筹划动机第21页
        4. 契约动机第21页
    (四) 盈余管理的计量方法第21-26页
        1. 总应计利润模型第21-24页
        2. 频率分布方法第24页
        3. 具体应计模型第24-26页
四、创业板企业IPO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第26-32页
    (一) 创业板企业的含义,成立的背景第26-27页
    (二) 创业板的市场特征及企业的上市条件第27-28页
        1. 成立历史太短,缺乏经验一切尚在探索之中第27页
        2. 发展迅速,具有很大的成长空间第27页
        3. 业绩不稳定,风险较大第27-28页
    (三) 创业板企业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动机第28-32页
        1. 为了获取上市资格,满足对其硬性指标的要求第28-29页
        2. 提高发行股票的价格第29页
        3. 稳定市场价格,达到长期融资的目的第29页
        4. 创业板企业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手段及识别方法第29-32页
五、创业板企业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第32-40页
    (一) 提出假设第32-33页
    (二) 选择样本与数据来源第33-34页
    (三) 变量的选取与模型构建第34-37页
        1. 变量的选取,包括因变量和解释变量第35-36页
        2. 模型构建第36-37页
    (四) 参数的估计和计算方法与计量流程第37-40页
        1. 回归参数的估计第37页
        2. 计量流程第37-38页
        3. 设计指标第38-40页
六、创业板公司IPO盈余管理的实证研究过程及结果分析第40-48页
    (一)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量特征第40-41页
    (二) 实证回归分析第41-48页
七、结论与建议第48-51页
    (一) 结论第48-49页
        1. 创新第48页
        2. 不足第48-49页
    (二) 建议第49-51页
        1. 建立多层次的创业板上市标准第49页
        2. 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与审核机制第49页
        3. 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制度第49-50页
        4. 发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中介作用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越南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下一篇:G银行高层绩效管理体系再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