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引言 | 第10-13页 |
1.2 混合梁连续刚构桥优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内容 | 第14-15页 |
1.3.1 论文选题来源 | 第14页 |
1.3.2 论文工作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论文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5 本论文的创新性 | 第15-16页 |
第2章 结构优化设计理论 | 第16-26页 |
2.1 概述 | 第16页 |
2.2 简单工程优化问题的优化方法 | 第16-17页 |
2.3 复杂工程优化问题的优化途径 | 第17-20页 |
2.3.1. 准则设计法 | 第18-19页 |
2.3.2. 数学规划法 | 第19页 |
2.3.3. 数学规划法与准则设计法之比较 | 第19-20页 |
2.4 线性规划与二次规划 | 第20-23页 |
2.4.1. 线型规划 | 第20-21页 |
2.4.2. 序列线型规划法 | 第21-22页 |
2.4.3. 二次规划和序列二次规划 | 第22-23页 |
2.5 本文优化方法的选用 | 第23-2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3章 优化研究目标函数的选取 | 第26-33页 |
3.1 桥跨结构优化布置研究的目标函数 | 第26-31页 |
3.1.1. 优化研究中所考虑的荷载研究 | 第26-29页 |
3.1.2. 不同活载工况下桥梁结构的内力变化 | 第29-30页 |
3.1.3. 优化目标讨论 | 第30-31页 |
3.2 限制混合梁连续刚构桥极限跨径的因素 | 第31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4章 混合梁连续钢构桥跨优化布置研究 | 第33-49页 |
4.1 数值解析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33-38页 |
4.1.1. 解析法基本体系和基本方程 | 第34-35页 |
4.1.2. 解析方程系数 | 第35-36页 |
4.1.3. 解析方程组求解 | 第36-37页 |
4.1.4. 结构关键点内力表达式 | 第37页 |
4.1.5. 对k_1和k_2进行赋值 | 第37-38页 |
4.2 k_1、k_2对关键截面内力影响 | 第38-44页 |
4.3 优化研究的评价 | 第44-47页 |
4.3.1 混合梁刚构桥桥跨布置研究评价标准 | 第44-46页 |
4.3.2. 混合梁刚构桥桥跨布置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4.4 基于主梁应力的桥跨布置研究 | 第47-4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梁高与跨径的比值研究 | 第49-60页 |
5.1 数值解析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 第49-52页 |
5.1.1. 解析法基本体系和基本方程 | 第49-50页 |
5.1.2. 解析方程系数 | 第50-51页 |
5.1.3. 解析方程组求解 | 第51页 |
5.1.4. 跨中挠度数值表达式 | 第51-52页 |
5.2 主跨跨径对挠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5.3 主梁梁高与跨度比值的研究 | 第54-59页 |
5.3.1. 连续刚构桥梁高的经验取值研究 | 第54页 |
5.3.2. 不同梁高组合下主跨跨中挠度 | 第54-58页 |
5.3.3. 适宜主梁梁高分析 | 第58-5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6章 梁式桥极限跨径研究 | 第60-76页 |
6.1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跨径的发展 | 第60-61页 |
6.2 不同桥跨布置情况下主梁应力和位移 | 第61-72页 |
6.2.1 k_1=0.40,k_2=0.50时主梁应力和位移 | 第61-64页 |
6.2.2 k_1=0.45,k_2=0.50时主梁应力和位移 | 第64-67页 |
6.2.3 k_1=0.50,k_2=0.50时主梁应力和位移 | 第67-70页 |
6.2.4 k_1=0.42,k_2=0.40时主梁应力和位移 | 第70-72页 |
6.3 基于强度和刚度的极限跨径分析 | 第72-75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