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13-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5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5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4 研究程序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7-36页 |
2.1 手机成瘾倾向的研究概述 | 第17-27页 |
2.1.1 成瘾的概念及类型 | 第17页 |
2.1.2 手机成瘾倾向的概念与内涵 | 第17-19页 |
2.1.3 手机成瘾倾向的测量 | 第19-22页 |
2.1.4 手机成瘾倾向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22-23页 |
2.1.5 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因素 | 第23-27页 |
2.2 童年心理虐待和忽视的研究概述 | 第27-28页 |
2.2.1 心理虐待和忽经历的概念及内涵 | 第27页 |
2.2.2 童年心理虐待和忽经历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 | 第27-28页 |
2.3 述情障碍的研究概述 | 第28-33页 |
2.3.1 述情障碍的概念及内涵 | 第28-29页 |
2.3.2 述情障碍的发生机制 | 第29-30页 |
2.3.3 述情障碍的情绪面部情绪识别 | 第30-31页 |
2.3.4 童年心理虐待和忽经历与述情障碍的关系研究 | 第31-32页 |
2.3.5 述情障碍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研究 | 第32-33页 |
2.4 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 | 第33-36页 |
2.4.1 问题提出 | 第33-34页 |
2.4.2 研究假设 | 第34-36页 |
3 研究一 童年心理虐待和忽视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 | 第36-44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3.2.1 研究对象 | 第36页 |
3.2.2 研究工具 | 第36-37页 |
3.2.3 研究程序 | 第37页 |
3.2.4 统计方法 | 第37页 |
3.3 结果分析 | 第37-42页 |
3.3.1 童年心理虐待和忽视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相关分析 | 第37-38页 |
3.3.2 童年心理虐待和忽视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回归分析 | 第38-41页 |
3.3.3 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的童年心理虐待和忽视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 | 第41页 |
3.3.4 童年心理虐待阳性组的手机成瘾倾向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 | 第41-42页 |
3.3.5 童年忽视阳性组的手机成瘾倾向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 | 第42页 |
3.4 结果讨论 | 第42-44页 |
4 研究二 述情障碍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研究 | 第44-50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44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44-45页 |
4.2.1 研究对象 | 第44页 |
4.2.2 研究工具 | 第44页 |
4.2.3 研究程序 | 第44页 |
4.2.4 统计方法 | 第44-45页 |
4.3 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4.3.1 述情障碍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相关分析 | 第45页 |
4.3.2 述情障碍与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回归分析 | 第45-47页 |
4.3.3 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的述情障碍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 | 第47页 |
4.3.4 述情障碍组的手机成瘾倾向得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 | 第47-48页 |
4.4 结果讨论 | 第48-50页 |
5 研究三 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的述情障碍特点 | 第50-55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50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50-52页 |
5.2.1 研究对象 | 第50页 |
5.2.2 实验材料 | 第50页 |
5.2.3 实验过程 | 第50-52页 |
5.2.4 数据处理 | 第52页 |
5.3 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5.3.1 手机成瘾倾向组与对照组在情绪识别标识任务中的差异比较 | 第52-53页 |
5.3.2 手机成瘾倾向组与对照组在情绪识别匹配任务中的差异比较 | 第53-54页 |
5.4 结果讨论 | 第54-55页 |
6 研究四童年心理虐待和忽视、述情障碍对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的影响路径 | 第55-61页 |
6.1 研究目的 | 第55页 |
6.2 研究方法 | 第55页 |
6.2.1 研究对象 | 第55页 |
6.2.2 研究工具 | 第55页 |
6.2.3 研究程序 | 第55页 |
6.2.4 统计方法 | 第55页 |
6.3 结果分析 | 第55-60页 |
6.3.1 童年心理虐待和忽视与述情障碍的相关分析 | 第55-56页 |
6.3.2 童年心理虐待、述情障碍与手机成瘾倾向的调节效应 | 第56页 |
6.3.3 童年忽视、述情障碍与手机成瘾倾向的调节效应 | 第56-57页 |
6.3.4 童年心理虐待、述情障碍与手机成瘾倾向的中介效应 | 第57页 |
6.3.5 童年忽视、述情障碍与手机成瘾倾向的中介效应 | 第57-58页 |
6.3.6 童年心理虐待和忽视、述情障碍与手机成瘾倾向的预测模型 | 第58-60页 |
6.4 结果讨论 | 第60-61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61页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1-63页 |
8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3页 |
附录 | 第73-7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 | 第78-79页 |
后记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