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研究源起、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意义 | 第8-12页 |
1.1 研究源起 | 第8页 |
1.2 历史回顾及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2.1 历史回顾 | 第8-9页 |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3 当前“少教多学”策略在语文学科中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选题价值与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4 研究突破与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2章 “少教多学”的思想内涵及其特点 | 第12-14页 |
2.1 “少教多学”的思想内涵 | 第12页 |
2.2 “少教多学”的特点 | 第12-13页 |
2.2.1 “少教”的特点 | 第12-13页 |
2.2.2 “多学”的特点 | 第13页 |
2.3 “少教多学”的现实意义 | 第13-14页 |
第3章 “少教多学”策略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可行性 | 第14-18页 |
3.1 语文学科的特点 | 第14-15页 |
3.1.1 什么是语文 | 第14页 |
3.1.2 学科特点 | 第14-15页 |
3.2 语文学科特点与“少教多学”策略的关系 | 第15-18页 |
第4章 新课改下“少教多学”策略在语文学科的实践应用 | 第18-28页 |
4.1 杜郎口、昌乐二中和洋思中学模式介绍 | 第18-24页 |
4.1.1 杜郎口的语文教学模式 | 第18-21页 |
4.1.2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语文教学模式 | 第21-22页 |
4.1.3 洋思中学语文教学模式 | 第22-24页 |
4.2 三所中学的教改成功的共同原因 | 第24-25页 |
4.2.1 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 第24页 |
4.2.2 践行学习先行 | 第24-25页 |
4.2.3 实行小组合作学习 | 第25页 |
4.3 这三所学校改革的弊端与瓶颈 | 第25-28页 |
4.3.1 对于课堂时间的划分过于死板化 | 第25-26页 |
4.3.2 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 第26-27页 |
4.3.3 没有针对不同的课程进行划分 | 第27页 |
4.3.4 没有重视学生学科活动的运用 | 第27-28页 |
第5章 “少教多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运用的几点建议 | 第28-40页 |
5.1 重视小组合作教学 | 第28-30页 |
5.1.1 怎样进行小组划分 | 第28-29页 |
5.1.2 怎样运用小组合作模式上好一堂语文课 | 第29-30页 |
5.2 重视教师与学生课堂上双主体地位的体现 | 第30-33页 |
5.3 重视“少教多学”策略在学生作业及学科课外活动的运用 | 第33-40页 |
5.3.1 重视“少教多学”策略在学生作业的运用 | 第33-35页 |
5.3.2 重视“少教多学”策略在语文课外活动的运用 | 第35-40页 |
结语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6页 |
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