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师生关系论文

怀特海过程哲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4页
    一、选题缘由第12-13页
        (一)“师生关系”一直是我国教学论研究关注的重点第12页
        (二)当前我国的师生关系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第12-13页
        (三)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呼唤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第13页
    二、研究综述第13-20页
        (一)关于我国“师生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3-17页
        (二)关于“怀特海过程哲学”研究的文献综述第17-19页
        (三)研究综述小结第19-20页
    三、概念界定第20页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0-21页
        (一)研究目的第20页
        (二)研究意义第20-21页
    五、研究内容第21页
    六、研究思路第21-22页
    七、研究方法第22页
        (一)文献法第22页
        (二)理论研究法第22页
    八、创新之处第22-24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怀特海过程哲学第24-30页
    一、怀特海其人及其过程哲学概述第24-25页
    二、与本研究相关的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第25-30页
        (一)主体-超体概念第25-26页
        (二)秩序概念第26页
        (三)和谐概念第26-27页
        (四)过程性原则第27-28页
        (五)相关性原则第28-29页
        (六)创造性原则第29-30页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领域关于师生关系的主要观点第30-34页
    一、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师生主客体关系第30-32页
        (一)单主体论第30-31页
        (二)双主体论第31页
        (三)主导主体说第31-32页
    二、20世纪90年代至今:师生主体间关系第32-34页
第四章 对当前我国师生关系的反思第34-46页
    一、师生关系的问题表征第34-40页
        (一)地位失衡:教师权能相对被削弱第34-36页
        (二)价值迷失:追求形式化的师生互动第36-37页
        (三)情感淡漠:交往中的不和谐音符逐渐增多第37-39页
        (四)互动僵化:不稳定因素的创造性价值被忽视第39-40页
    二、师生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0-46页
        (一)师生关系理论存在缺陷第40-42页
        (二)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第42页
        (三)对新课改理念的理解偏失第42-43页
        (四)我国传统中优秀的师生关系思想遭遇冲击第43-46页
第五章 怀特海过程哲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及其实践要求第46-56页
    一、怀特海过程哲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之貌第46-47页
    二、怀特海过程哲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第47-51页
        (一)师生关系具有节奏性第47-48页
        (二)师生之间始终携有情感纽带第48页
        (三)师生关系具有变化发展的特性第48-49页
        (四)教师与学生具有主体-超体的特性第49-50页
        (五)师生之间具有有序与无序并存的共生性第50-51页
    三、怀特海过程哲学视域下的师生关系的实践要求第51-56页
        (一)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第51-52页
        (二)教师要踏准教育的节奏第52页
        (三)鼓励师生之间多样性的交往第52-53页
        (四)增强师生之间身份与情感的认同第53-56页
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母亲对幼儿的心理控制现状及降低母亲心理控制水平的干预训练
下一篇:大学生暴力媒体接触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移情与道德推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