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北方话(官话方言)论文--北方方言(华北官话)论文

山东莒县方言尖团音语音变异研究

致谢第6-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4页
    1.1 山东方言及莒县方言简介第11-13页
        1.1.1 莒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第11-12页
        1.1.2 山东方言分区第12-13页
    1.2 选题缘由第13-14页
        1.2.1 莒县方言自身的特点第13-14页
        1.2.2 语音处于明显的变异中第14页
    1.3 文献综述第14-20页
        1.3.1 胶辽官话的语音研究第14-16页
        1.3.2 莒县方言研究现状第16-17页
        1.3.3 关于语音变异的研究第17-19页
        1.3.4 关于尖团音的研究第19-20页
    1.4 研究方法第20-22页
        1.4.1 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第20-21页
        1.4.2 分层抽样和聚类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第21页
        1.4.3 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第21-22页
        1.4.4 实验分析法第22页
    1.5 研究意义第22-24页
        (1) 深化莒县方言的研究第22页
        (2) 促进胶辽官话的研究第22-23页
        (3) 为制定保护方言的政策提供依据第23-24页
第二章 莒县方言尖团音读法的差异第24-46页
    2.1 郊区尖团音的年龄差异第25-34页
        2.1.1 老年人尖团音现象第25-27页
        2.1.2 中年人尖团音现象第27-29页
        2.1.3 青年人尖团音现象第29-32页
        2.1.4 少年组尖团音现象第32-34页
    2.2 郊区和城区新派发音人之间的差异第34-40页
        2.2.1 郊区新派发音人尖团音现象第35-38页
        2.2.2 城区新派发音人尖团音现象第38-40页
    2.3 尖团音的声学表现第40-46页
        2.3.1 同一个人的尖音字和团音字的语图比较第40-42页
        2.3.2 不同年龄层发音人同一个尖音字的语图分析第42-44页
        2.3.3 城区、郊区新派发音人的同一个尖音字的语图分析第44-46页
第三章 莒县方言尖团音变异现象的统计分析第46-55页
    3.1 语音变异的年龄因素分析第46-51页
    3.2 语音变异的性别因素分析第51-52页
    3.3 语音变异的城乡因素分析第52-55页
第四章 尖团音变异原因探析第55-61页
    4.1 内部因素第55-57页
        4.1.1 腭化音变第55-56页
        4.1.2 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第56-57页
    4.2 外部因素第57-61页
        4.2.1 普通话的影响第57-59页
        4.2.2 语言态度的影响第59-61页
第五章 总结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一:调查字表第66-67页
附录二:调查问卷第67-69页
附录二:发音人名单第69-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牡丹亭》舞台改编研究
下一篇:话语标记“说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