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论文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研究--以陕甘宁边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前言第8-11页
第一章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第11-19页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概述第11-16页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第11-15页
       ·教育必须服务于政治经济第11-13页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13-14页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14-15页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第15-16页
       ·高度的科学性第15页
       ·革命的实践性第15-16页
   ·抗战初期根据地的教育概况第16-18页
     ·苏区教育的教训第16-17页
     ·抗战初期陕甘宁边区的教育状况第17-18页
   ·马克思主义者的桥梁作用第18-19页
第二章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教育的历史考察第19-35页
   ·抗战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第19页
   ·边区教育实践及内容第19-32页
     ·快速提升阶段第20-26页
       ·基本体系的建立第20-23页
       ·组织形式的确立第23-26页
     ·调整改革阶段第26-30页
       ·开展整风运动,促进边区教育与边区实际相结合第26-28页
       ·教学内容方法的完善第28-30页
     ·恢复发展阶段第30-32页
   ·边区教育的总体原则和方法第32-35页
     ·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第32-33页
     ·强调教学方法第33-34页
     ·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第34-35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边区教育体系中的渗透与继承第35-39页
   ·正确处理社会生产力和教育的基本关系第35页
   ·促进教育同政治相适应第35-36页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第36-37页
   ·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37-38页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第38-39页
第四章 边区教育体系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与创新第39-45页
   ·教育方针的创新第39-41页
     ·干部教育优于国民教育第39-40页
     ·成人教育优于儿童教育第40-41页
   ·教育结构的完善第41-43页
     ·扩大从教人员第41-42页
     ·重视中等教育第42-43页
   ·教育形式的多样第43-45页
     ·新颖的办学方式第43-44页
     ·灵活的教学方法第44-45页
结语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发表论文第49-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味嗅觉指纹识别在中式菜肴质量检验中的应用
下一篇:汉语小说英译中文化语境的处理--以《围城》及其英译本为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