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引言 | 第9-11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1.4 基本概念与界定 | 第14-15页 |
1.4.1 跨国并购 | 第14页 |
1.4.2 外资并购 | 第14页 |
1.4.3 并购绩效 | 第14-15页 |
1.5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16页 |
1.7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1.8 研究难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9-33页 |
2.1 关于并购动因的文献综述 | 第19-25页 |
2.1.1 并购动因理论 | 第19-22页 |
2.1.2 跨国并购动因理论 | 第22-25页 |
2.2 并购绩效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 第25-29页 |
2.2.1 国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方法 | 第25-27页 |
2.2.3 国内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成果综述 | 第27-28页 |
2.2.4 其他并购绩效的衡量方法 | 第28页 |
2.2.5 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绩效研究成果综述 | 第28-29页 |
2.3 关于并购绩效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 第29-31页 |
2.3.1 行业特点 | 第29-30页 |
2.3.2 并购类型的影响 | 第30页 |
2.3.3 并购支付方式 | 第30页 |
2.3.4 并购模式 | 第30-31页 |
2.3.5 股权结构 | 第31页 |
2.4 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基本概况 | 第33-37页 |
3.1 外资并购的区域分布 | 第33-34页 |
3.2 外资并购主体的资金来源 | 第34-35页 |
3.3 外资并购目标企业的行业分布 | 第35-36页 |
3.4 外资绝对华控股倾向明显 | 第36-37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和假设 | 第37-43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7页 |
4.2 实证研究方法 | 第37-43页 |
4.2.1 事件研究法 | 第37-40页 |
4.2.2 会计研究法 | 第40-41页 |
4.2.3 非参数方法:威尔科克森符号秩检验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43-57页 |
5.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43-44页 |
5.2 事件研究法对短期并购绩效的评价 | 第44-48页 |
5.2.1 事件窗口 | 第44页 |
5.2.2 短期并购绩效的总体评价 | 第44-46页 |
5.2.3 外资并购与民营并购短期绩效的比较 | 第46-47页 |
5.2.4 外资并购短期绩效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 第47-48页 |
5.3 会计研究法评估并购长期绩效 | 第48-57页 |
5.3.1 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 第48-49页 |
5.3.2 描述性统计 | 第49-51页 |
5.3.3 综合得分评价过程 | 第51-54页 |
5.3.4 外资并购与民营并购长期绩效的比较评价 | 第54-55页 |
5.3.5 对外资并购长期绩效以及影响因素的评价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7-6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58-60页 |
6.2.1 规范目标公司的内部治理 | 第59页 |
6.2.2 加强外资并购的产业监管政策 | 第59页 |
6.2.3 完善外资并购的审查、准入机制 | 第59-60页 |
6.2.4 对外资并购和民营并购实施公平的政策 | 第60页 |
6.3 研究的不足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 | 第67-75页 |
附录 1 外资并购目标公司样本 | 第67-69页 |
附录 2 事件期内的平均超额收益率和累计超额收益率以及 t 统计量 | 第69-70页 |
附录 3 成分输出得分矩阵 | 第70-72页 |
附录 4 会计研究法中样本公司的综合得分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