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对象的确定 | 第8-9页 |
三、研究的问题与价值 | 第9-10页 |
(一) 研究问题 | 第9页 |
(二) 研究价值 | 第9-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一) 文本分析法 | 第10页 |
(二) 比较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关于教科书的研究 | 第11-16页 |
(一) 教科书概念的界定 | 第11页 |
(二) 国内外教科书研究状况 | 第11-14页 |
(三) “数与代数”领域的研究状况 | 第14-16页 |
第三章 “人教版”和“北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概况的比较 | 第16-31页 |
一、两版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第16-17页 |
(一) “人教版”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 | 第16页 |
(二) “北师版”的指导思想和编写原则 | 第16-17页 |
(三) 两版教科书指导思想与编写原则的比较 | 第17页 |
二、两版教科书“数与代数”课程内容安排 | 第17-24页 |
三、两版教科书“数与代数”领域“背景知识”的选择和安排 | 第24-31页 |
(一) 两版教科书“背景知识”的选择 | 第24-29页 |
(二) 两版教科书“背景知识”内容的安排 | 第29-30页 |
(三)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两版教科书“数与代数”领域“呈现方式”的比较 | 第31-39页 |
一、两版教科书特色栏目的比较 | 第31-36页 |
(一) 人教版栏目安排 | 第31-33页 |
(二) 北师版栏目安排 | 第33-35页 |
(三) 小结 | 第35-36页 |
二、教科书的插图的比较 | 第36-39页 |
(一) 插图的选取与安排 | 第36页 |
(二) 人物插图的设计 | 第36-37页 |
(三) 两版教科书课程“主题图”的比较 | 第37-38页 |
(四)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人教版”和“北师版”教科书“数与代数”领域重点章节的比较 | 第39-44页 |
一、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 | 第39-42页 |
(一) 知识内容的比较 | 第39-40页 |
(二) 主题图与问题情境 | 第40-41页 |
(三) 问题串的设置 | 第41页 |
(四) 习题的设置 | 第41-42页 |
二、数的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 第42-43页 |
(一) 知识内容的比较 | 第42页 |
(二) 主题图与问题情境 | 第42页 |
(三) 问题串的设置 | 第42页 |
(四) 习题的设置 | 第42-43页 |
三、比较结果 | 第43-4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4-46页 |
一、两版教科书的比较结论 | 第44-45页 |
(一) 对两版教科书课程内容的分析 | 第44页 |
(二) 对两版教科书“呈现方式”的分析 | 第44-45页 |
二、反思 | 第45-46页 |
(一) 正确把握教科书的使用主体 | 第45页 |
(二) 充分培养学生的“学后反思”能力 | 第45页 |
(三) 更加重视数学文化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