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过程教学的实践研究--以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塘下小学为对象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数学过程教学的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1.2 实施数学过程教学的实践意义 | 第13-15页 |
1.3 数学过程教学的现状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 第16页 |
1.5 本文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18页 |
2. 小学数学过程教学的概述 | 第18-20页 |
2.1 小学数学过程教学的含义 | 第18页 |
2.2 小学数学过程教学的特点 | 第18-20页 |
2.2.1 过程性 | 第18页 |
2.2.2 主体性 | 第18页 |
2.2.3 可接受性 | 第18-19页 |
2.2.4 激发性 | 第19页 |
2.2.5 方法性 | 第19-20页 |
3. 小学数学过程教学的实验设计 | 第20-22页 |
3.1 实验的指导思想 | 第20页 |
3.2 实验变量 | 第20页 |
3.2.1 自变量 | 第20页 |
3.2.2 因变量 | 第20页 |
3.3 实验的无关变量及其控制措施 | 第20-21页 |
3.3.1 无关变量 | 第20-21页 |
3.3.2 无关变量的控制措施 | 第21页 |
3.4 实验的方法 | 第21-22页 |
4. 小学数学过程教学的实践探索 | 第22-47页 |
4.1 直观学具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 第23-30页 |
4.1.1 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 | 第23-26页 |
4.1.2 重视知识的理解过程 | 第26-28页 |
4.1.3 重视知识的应用过程 | 第28-30页 |
4.2 有序性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 第30-34页 |
4.2.1 排列与组合的有序性思考 | 第30-32页 |
4.2.2 问题解决的有序性思考 | 第32-34页 |
4.3 知识的分析比较过程,培养数学思维的求异性 | 第34-41页 |
4.3.1 探索“算法多样化”,寻找“最优化” | 第34-36页 |
4.3.2 寻找“一题多解”,多维度思考问题 | 第36-39页 |
4.3.3 寻找“知识的异同”,灵活运用知识 | 第39-41页 |
4.4 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 | 第41-43页 |
4.5 数与形的结合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第43-47页 |
4.5.1 借“形”学“数”,依“数”显“形” | 第43-44页 |
4.5.2 看“数”画“形”,以“形”促“数” | 第44-47页 |
5. 小学数学过程教学的实验效果分析 | 第47-53页 |
5.1 实验效果的定性分析 | 第47-50页 |
5.1.1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 | 第47-48页 |
5.1.2 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方式 | 第48-49页 |
5.1.3 学生的接受程度和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 | 第49-50页 |
5.2 实验效果的定量分析 | 第50-53页 |
5.2.1 实验前的测验数据分析 | 第50-51页 |
5.2.2 实验后的测试数据分析 | 第51-5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3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