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论文--教师职责与修养论文

教师关心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8页
绪论第8-22页
    (一) 教师关心能力研究的缘起第8-11页
        1. 提升教师的关心能力是国际和国内教育政策的重要导向第8-9页
        2. 教师关心能力的提升策略是教师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第9-10页
        3. 提升自身的关心能力是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的现实课题第10-11页
    (二)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11-16页
        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2. 国内研究综述第13-15页
        3. 对国内外已有研究的评论第15-16页
    (三)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 理论意义第16页
        2. 实践意义第16-17页
    (四) 核心概念界定第17-18页
        1. 关心第17页
        2. 教师关心能力第17-18页
    (五)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 “教师关心能力”的内涵与特征第18-19页
        2. 教师关心能力的现状第19页
        3. 教师关心能力的提升策略第19页
    (六) 研究方法第19-22页
        1. 研究方法的选择理由第20-21页
        2. 访谈及观察对象的选择第21页
        3. 资料的搜集、整理方法第21-22页
一、教师关心能力的内涵与特征第22-30页
    (一) 教师关心能力的内涵第22-25页
        1. 关注学生需要的能力第22-23页
        2. 采取合适的关心行动的能力第23-24页
        3. 关注反馈及自我反思的能力第24-25页
    (二) 教师关心能力的特征第25-30页
        1. 实践性第26页
        2. 情境性第26-27页
        3. 全面性第27-28页
        4. 传递性第28页
        5. 情理交融性第28-30页
二、教师关心能力的现状第30-35页
    (一) 发现学生需要的敏感性不足第30-31页
    (二) 不同情境下采取多种关心行动的能力较弱第31-32页
    (三) 了解学生反馈与自我反思的途径单一第32-35页
三、教师关心能力提升策略的构建第35-50页
    (一) 关注学生需要的能力之提升策略第35-40页
        1. 关心意识的强化是关注学生需要的前提第36-37页
        2. 观察与对话是关注学生需要的直接方式第37-39页
        3. 侧面的间接了解是关注学生需要的重要途径第39-40页
    (二) 采取合适关心行动的能力之提升策略第40-45页
        1. 将教学实施与关心学生相结合第41-43页
        2. 在细微言行中体现对学生的关心第43-44页
        3. 关心过程中应注重他者的帮助与支持第44-45页
    (三) 关注反馈及自我反思的能力之提升策略第45-50页
        1. 理解“关系性”是关注学生反馈及自我反思的前提第46页
        2. 信任性地接纳与对话是了解学生回应的重要途径第46-48页
        3. 思考与写作相结合是提升反思能力的有效方式第48-50页
四、提升教师关心能力所需要的外部支持第50-54页
    (一) 给予教师关心是促进教师关心学生的前提第50-52页
        1. 教师教育者对师范生的关心与指导第50-51页
        2. 学校给予教师的关心与支持第51-52页
    (二) 外部大环境对提升教师关心能力的支持第52-54页
        1. 各方应改变对学生的单一评价标准第52-53页
        2. 学校应营造关心型的整体校园氛围第53-54页
五、教师关心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的反思和展望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附录第60-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庆市高中体育新课改推行学分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尼日利亚女童教育援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