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零 绪论 | 第7-13页 |
·选题意义 | 第7页 |
·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V起来"的研究 | 第7-8页 |
·以中动句名下的研究 | 第8-9页 |
·作为一种独立句式的共时研究 | 第9-10页 |
·"NP(受事)+V起来+AP"句式的来源研究 | 第10页 |
·小结 | 第10-11页 |
·研究的理论、方法、语料 | 第11-13页 |
·研究的理论、方法 | 第11页 |
·语料来源 | 第11-13页 |
第一章 "NP(受事)+V起来+AP"句式的句法分析和分类 | 第13-31页 |
·"NP(受事)+V起来+AP"句式的句法分析 | 第13-20页 |
·NP的句法形式 | 第13-15页 |
·"V起来"的句法分析 | 第15-18页 |
·AP的句法形式 | 第18-20页 |
·"V起来+AP"的扩展形式 | 第20-21页 |
·"NP(受事)+V起来+AP"句式的句法分布 | 第21-22页 |
·"NP(受事)+V起来+AP"句式的分类 | 第22-31页 |
·根据AP语义类别分类 | 第22-24页 |
·三类句式的句法层次关系 | 第24-31页 |
第二章 "NP(受事)+V起来+AP"句式的语义分析 | 第31-45页 |
·NP的语义分析 | 第31-32页 |
·"V起来"的语义分析 | 第32-41页 |
·动词的选择 | 第32-39页 |
·"起来"的意义 | 第39-41页 |
·AP的语义分析 | 第41-42页 |
·"NP(对象)+V起来+AP(VP)"的句式意义分析 | 第42-45页 |
·句式的主观评价性 | 第42-43页 |
·句式的非事件性 | 第43页 |
·句式中两个事件的广义因果关系 | 第43-45页 |
第三章 "NP(受事)+V起来+AP"句式的构句动因分析 | 第45-51页 |
·"NP(受事)+V起来+AP"构句的语用动因 | 第45-46页 |
·表达意图制约 | 第45页 |
·语法动态性制约 | 第45-46页 |
·"NP(受事)+V起来+AP"构句的认知动因 | 第46-50页 |
·受事视点的选择 | 第46-48页 |
·受事的突显和施事的淡化 | 第48-49页 |
·事物的有界化 | 第49-50页 |
·"NP(对象)+V起来+AP"构句的责任条件 | 第50-51页 |
第四章 "NP(受事)+V起来+AP"与相关句式的比较 | 第51-59页 |
·"NP(受事)+V起来+AP"句式与难易句的比较 | 第51-52页 |
·"NP(受事)+V起来+AP"与"NP(受事)+V上去/着+AP"的比较 | 第52-59页 |
·"起来"、"上去"、"着"的语义分析 | 第53-54页 |
·动词V的选择限制比较 | 第54-57页 |
·句式意义的异同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感谢词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相关的研究成果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