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方言论文

丹阳方言V(aa)+R格式考察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丹阳地理和方言概述第7页
     ·选题意义第7-8页
     ·研究现状第8-11页
       ·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与补语共现的研究第8-9页
       ·方言中动词重叠式与补语共现的研究第9-11页
     ·理论方法第11页
     ·语料来源第11-13页
第二章 丹阳方言V_((aa))+R格式的共时平面考察第13-29页
     ·引言第13页
     ·丹阳方言V_((aa))+R格式中的V第13-16页
       ·V_((aa))+R格式对V的选择第13-15页
       ·动词的统计第15页
       ·V_((aa))的语音特点第15-16页
     ·丹阳方言V_((aa))+R格式中的R第16-21页
       ·R的类型第16-19页
       ·R的感情色彩第19页
       ·R的语义指向第19-21页
     ·丹阳方言V_((aa))+R格式的句法属性第21-23页
       ·V_((aa))+R格式充当的句法成分第21页
       ·V_((aa))+R格式与其他句法成分的共现第21-23页
     ·丹阳方言V_((aa))+R格式对句类的选择第23-27页
       ·V_((aa))+R格式用于祈使句第24页
       ·V_((aa))+R格式用于陈述句第24-25页
       ·V_((aa))+R格式用于疑问句第25-26页
       ·V_((aa))+R格式用于双重否定句第26-27页
     ·丹阳方言V_((aa))+R格式的语气强调功能第27-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丹阳方言V_((aa))+R格式的语义分析第29-38页
     ·引言第29-30页
     ·丹阳方言V_((aa))+R格式中V_((aa))的语法意义第30-35页
       ·语音上的考证第31-33页
       ·认知上的解释第33-34页
       ·周边方言的佐证第34-35页
     ·V_((aa))+R格式的语法意义第35-37页
       ·各方言V_((aa))+R格式的语法意义第35-36页
       ·丹阳方言V_((aa))+R格式的语法意义第36-37页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丹阳方言V_((aa))+R与其他方言V_((aa))+R异同比较第38-50页
     ·引言第38页
     ·丹阳方言V_((aa))+R格式与其他吴方言V_((aa))+R格式差异比较第38-44页
       ·格式的类型第39-40页
       ·格式的特征第40-41页
       ·V_((aa))的语法意义和整个格式的语法意义第41-42页
       ·格式对句类的选择第42-43页
       ·格式表达语气的功能第43-44页
     ·丹阳方言V_((aa))+R格式与江淮官话V_((aa))+R格式的差异比较第44-48页
       ·格式的类型第44-45页
       ·格式的特征第45页
       ·V_((aa))的语法意义和整个格式的语法意义第45-46页
       ·格式对句类的选择第46-47页
       ·格式表达语气的功能第47-48页
     ·丹阳方言V_((aa))+R格式与周边方言V_((aa))+R格式的相同点第48页
       ·动词的特征第48页
       ·补语的感情色彩第48页
       ·充当的句法成分第48页
     ·小结第48-50页
第五章 结语第50-52页
     ·本文结论第50-51页
     ·今后努力的方向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后记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6-58页
答辩委员会审查意见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汉语“NP(受事)+V起来+AP”句式研究
下一篇:“其”的回指功能及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