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劳动科学论文--职业培训论文

含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状及实际需求分析--基于278个农户的调查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4-16页
        1.1.1 选题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6-17页
        1.2.1 研究目标第16页
        1.2.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18页
        1.3.1 研究方法第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1.4 论文创新与不足第18-20页
        1.4.1 论文的创新之处第18-19页
        1.4.2 存在的不足第19-20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和理论基础第20-28页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0-23页
        2.1.1 国外研究综述第20-21页
        2.1.2 国内研究综述第21-23页
    2.2 相关概念界定第23-25页
        2.2.1 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第23-25页
            2.2.1.1 概念演变第23页
            2.2.1.2 学者论述第23-24页
            2.2.1.3 新型职业农民的分类第24页
            2.2.1.4 新型职业农民的特征第24-25页
        2.2.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内涵第25页
    2.3 理论基础第25-28页
        2.3.1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第25-26页
        2.3.2 公共管理理论第26-28页
第三章 含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历年基本情况分析第28-34页
    3.1 含山县概况第28页
    3.2 含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发展历程第28-31页
        3.2.1 阳光工程培训第28-29页
        3.2.2 农业专业技术培训第29-30页
        3.2.3 农民创业培训第30-31页
    3.3 含山县新型职业农民的认定管理第31-32页
    3.4 本章小结第32-34页
第四章 含山县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具体实施情况第34-44页
    4.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的遴选第34-36页
        4.1.1 培训机构的确定第34-35页
        4.1.2 培训机构的培训成果第35-36页
            4.1.2.1 培训目标第35页
            4.1.2.2 培训准备第35-36页
            4.1.2.3 培训成果第36页
    4.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遴选第36-37页
    4.3 含山县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具体内容第37-40页
        4.3.1 培训人数第37页
        4.3.2 培训模块、内容及学时分配第37-40页
            4.3.2.1 生产经营型农户第37-38页
            4.3.2.2 专业技能型农户第38-39页
            4.3.2.3 社会服务型农户第39-40页
    4.4 含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后农技人员联系服务职业农民情况第40页
    4.5 含山县201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财政资金补助情况第40-42页
    4.6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五章 含山县2015年参加培训农户的调查分析第44-56页
    5.1 数据调查说明第44页
        5.1.1 数据来源第44页
        5.1.2 样本数量第44页
    5.2 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统计分析第44-52页
        5.2.1 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44-47页
        5.2.2 生产基础素质状况统计分析第47-52页
            5.2.2.1 种养水平状况第47页
            5.2.2.2 生产技术来源情况第47-48页
            5.2.2.3 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态度第48-49页
            5.2.2.4 对农业政策的了解程度第49-51页
            5.2.2.5 农户结构及其培训意愿第51-52页
    5.3 农户具体参加培训情况统计分析第52页
    5.4 农户对培训的满意度统计分析第52-53页
    5.5 农户对培训实际需求的统计分析第53-55页
        5.5.1 培训时间的意愿分析第53-54页
        5.5.2 培训地点的意愿分析第54页
        5.5.3 培训内容的意愿分析第54-55页
        5.5.4 培训方式的意愿分析第55页
    5.6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六章 含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第56-60页
    6.1 从农民视角来分析含山县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第56-57页
        6.1.1 培训农民的基本素质较低第56页
        6.1.2 新职业农民培训的内容针对性不足第56页
        6.1.3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宣传力度不足第56-57页
    6.2 从培训学校视角来分析含山县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第57-58页
        6.2.1 政府经费投入不足第57页
        6.2.2 培训师资严重不足第57页
        6.2.3 农民培训意愿强烈,但实际参与不足第57-58页
    6.3 从政府培训模式视角来分析含山县新型职业农民的问题第58-60页
        6.3.1 职业农民培训专门立法空缺、管理制度缺失第58页
        6.3.2 现有农民培训模式有一定缺陷,不能担当培育新型农民的重任第58-60页
第七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60-64页
    7.1 主要结论第60页
        7.1.1 含山县农民职业教育的得到农户认可第60页
        7.1.2 农民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实际需求与供给不符第60页
        7.1.3 含山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主要分为三方面第60页
    7.2 主要对策第60-64页
        7.2.1 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改变培训方式,工作重心下沉第60-61页
        7.2.2 加大政府资金投入第61页
        7.2.3 多举并措,排除师资匮乏难题第61-62页
        7.2.4 加大培训的宣传力度,增强培训的准备工作第62页
        7.2.5 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认证制度和配套政策第62页
        7.2.6 加强培训立法,构建新型农民培训法制体系第62-63页
        7.2.7 完善结构体系,创新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70页
附录第70-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顺平县特殊教育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
下一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