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1 休闲参与理论概述 | 第12-13页 |
1.2 休闲参与类型的划分 | 第13-14页 |
1.2.1 主观分类法 | 第13页 |
1.2.2 因素分析法 | 第13页 |
1.2.3 多元尺度评定法 | 第13-14页 |
1.3 休闲参与量的计量 | 第14-15页 |
1.3.1 时间运用法 | 第14页 |
1.3.2 参与频次法 | 第14-15页 |
1.4 休闲与适应的关系概述 | 第15-16页 |
2 研究设计 | 第16-18页 |
2.1 研究架构 | 第16-17页 |
2.2 研究假设 | 第17页 |
2.3 研究工具 | 第17-18页 |
3 大学生休闲参与问卷的修订 | 第18-29页 |
3.1 问卷修订的缘由 | 第18-19页 |
3.2 问卷的建构及项目的搜集 | 第19-20页 |
3.3 初测的调查对象 | 第20页 |
3.4 初测的工具 | 第20页 |
3.5 项目分析 | 第20页 |
3.6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0-25页 |
3.6.1 休闲参与类型的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1-22页 |
3.6.2 休闲参与因素命名 | 第22-25页 |
3.7 中国大学生休闲参与问卷结构的验证 | 第25-29页 |
3.7.1 正式测量的调查对象 | 第25页 |
3.7.2 正式测量的工具 | 第25页 |
3.7.3 效度检验 | 第25-26页 |
3.7.3.1 内容效度 | 第25页 |
3.7.3.2 结构效度 | 第25-26页 |
3.7.4 信度检验 | 第26-29页 |
4 大学生休闲风格的定义 | 第29-33页 |
5 大学生休闲参与类型与社会适应性的关系探究 | 第33-39页 |
研究一:休闲参与类型与社会适应各维度的关系 | 第33页 |
研究二:休闲参与的各个维度与社会适应的各个维度的相关 | 第33-37页 |
研究三:休闲参与类型与社会适应各维度之相关关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 第37-39页 |
6 讨论与建议 | 第39-48页 |
6.1 研究结果讨论 | 第39-45页 |
6.1.1 休闲参与部分 | 第39-40页 |
6.1.2 休闲参与与社会适应相关研究部分 | 第40-42页 |
6.1.3 相关研究的男女差异部分 | 第42-45页 |
6.2 研究建议 | 第45-46页 |
6.2.1 对高等院校的建议 | 第45-46页 |
6.2.2 对大学生的建议 | 第46页 |
6.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