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研究原因 | 第7-8页 |
(一)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7页 |
(二)中学语文读写现状的需要 | 第7-8页 |
(三)增强语文学习兴趣的需要 | 第8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读写一体化的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解 | 第11-16页 |
一、读写一体化的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二、读写一体化的理论依据 | 第12-16页 |
(一)学习迁移理论 | 第12-13页 |
(二)接受美学理论 | 第13-14页 |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影响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因素和作用 | 第16-23页 |
一、影响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因素 | 第16-20页 |
(一)教师因素 | 第16-18页 |
(二)学生因素 | 第18-20页 |
二、实施读写一体化教学的作用 | 第20-23页 |
(一)能够加强阅读课与写作课的联系 | 第20-21页 |
(二)能够培养学生勤于写作的习惯 | 第21页 |
(三)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原则和策略 | 第23-38页 |
一、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原则 | 第23-26页 |
(一)体验性原则 | 第23-24页 |
(二)情感性原则 | 第24-25页 |
(三)探究性原则 | 第25-26页 |
二、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 第26-38页 |
(一)结合背景,知人论世 | 第26-29页 |
(二)扩写文本,流畅成文 | 第29-31页 |
(三)挖掘文本召唤性,展示隐含细节 | 第31-33页 |
(四)观察揣摩,仿写成文 | 第33-34页 |
(五)文白转换,训练表达 | 第34-35页 |
(六)发挥想象,完善故事 | 第35-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注释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