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8-10页 |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0页 |
五、论文框架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鲁迅与吴必素:中越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 | 第12-19页 |
第一节 鲁迅和吴必素简介 | 第12-13页 |
一、鲁迅简介 | 第12页 |
二、吴必素简介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鲁迅和吴必素的文学成就 | 第13-16页 |
一、鲁迅的文学成就 | 第13-15页 |
二、吴必素的文学成就 | 第15-16页 |
第三节 鲁迅作品的时代价值及对越南文学的影响 | 第16-19页 |
一、鲁迅作品的时代价值 | 第16-17页 |
二、鲁迅作品对越南文学的影响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祝福》与《熄灯》多角度对比研究 | 第19-33页 |
第一节 《祝福》与《熄灯》的内容概要及社会价值 | 第19-21页 |
一、《祝福》的内容概要及社会价值 | 第19-20页 |
(一) 《祝福》的内容概要 | 第19页 |
(二) 《祝福》的社会价值 | 第19-20页 |
二、《熄灯》的内容概要及社会价值 | 第20-21页 |
(一) 《熄灯》的内容概要 | 第20页 |
(二) 《熄灯》的社会价值 | 第20-21页 |
第二节 《祝福》与《熄灯》:形象内涵的对比研究 | 第21-30页 |
一、《祝福》与《熄灯》两部作品形象内涵的相同和相似点 | 第21-27页 |
(一) 主人公相同的性别和社会地位 | 第22页 |
(二) 主人公相似的淳朴勤劳形象 | 第22-23页 |
(三) 主人公相似的悲剧命运 | 第23-25页 |
(四) 主人公相似的反抗精神 | 第25-27页 |
二、《祝福》和《熄灯》两部作品形象内涵的相异点 | 第27-30页 |
(一) 相异的压迫角度 | 第27-29页 |
(二) 相异的反抗程度 | 第29-30页 |
第三节 《祝福》和《熄灯》艺术表现手法的对比研究 | 第30-33页 |
一、相同的批判现实主义手法 | 第30-31页 |
二、相异的叙述表达方式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祝福》与《熄灯》作品异同原因 | 第33-36页 |
第一节 《祝福》和《熄灯》相似的原因 | 第33-34页 |
第二节 《祝福》和《熄灯》相异的原因 | 第34-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后记 | 第39-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