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10-2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 关于初中生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研究 | 第12-14页 |
2. 关于初中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4页 |
3. 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干预措施的研究 | 第14-16页 |
4.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 | 第16-17页 |
(四)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 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2. 问卷调查法 | 第19页 |
3. 访谈法 | 第19页 |
(六) 创新点 | 第19-21页 |
二、小组工作介入初中生网络成瘾的优势分析 | 第21-23页 |
(一) 优势视角应用于缓解初中生网络成瘾的优势 | 第21-22页 |
1. 关注视角的转变 | 第21页 |
2. 侧重整合初中生自身发展优势 | 第21页 |
3. 社工与服务对象是平等协作的关系 | 第21-22页 |
(二) 小组工作应用于缓解初中生网络成瘾的优势 | 第22-23页 |
1. 活动形式灵活多变,初中生更易接受 | 第22页 |
2. 组员同质性高,易产生情感共鸣 | 第22页 |
3. 良好的小组氛围能增强组员归属感 | 第22-23页 |
三、S中学初中生网络成瘾的调查现状 | 第23-30页 |
(一) S中学简介 | 第23页 |
(二) 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23-27页 |
1. 初中生网络使用情况 | 第23-26页 |
2. 班主任、家长问卷情况 | 第26-27页 |
(三) S中学初中生网络成瘾的问题表现 | 第27-28页 |
1. 严重影响学习,成绩大幅下降 | 第27-28页 |
2. 影响与父母沟通,亲子关系受损 | 第28页 |
3. 受网上不良信息影响,身心健康受损 | 第28页 |
4. 导致对钱财的不合理花费,容易走上歧途 | 第28页 |
(四) S中学初中生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1. 好奇心强,辨别事物能力较差 | 第28-29页 |
2. 自控能力差,逆反性强 | 第29页 |
3. 得不到他人的认同 | 第29页 |
4. 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较少关注孩子心理成长 | 第29页 |
5. 学校网络知识教育落后 | 第29页 |
6. 网络市场混乱,监管力度不够 | 第29-30页 |
四、小组工作介入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实务探索 | 第30-49页 |
(一) 服务对象来源及需求预估 | 第30-32页 |
1. 服务对象来源 | 第30-31页 |
2. 需求预估 | 第31-32页 |
(二) 服务计划 | 第32-34页 |
1. 小组名称 | 第32页 |
2. 小组性质 | 第32页 |
3. 小组工作模式 | 第32-33页 |
4. 小组目标 | 第33页 |
5. 活动时间 | 第33页 |
6. 活动安排 | 第33-34页 |
(三) 小组活动的开展 | 第34-45页 |
1. 第一节活动 | 第34-36页 |
2. 第二节活动 | 第36-38页 |
3. 第三节活动 | 第38-40页 |
4. 第四节活动 | 第40-41页 |
5. 第五节活动 | 第41-44页 |
6. 第六节活动 | 第44-45页 |
(四) 评估 | 第45-47页 |
1. 青少年网络成瘾量表评估 | 第45页 |
2. 小组成员满意度评估 | 第45-46页 |
3. 组员自我评价 | 第46-47页 |
4. 对组员班主任和家长的访谈 | 第47页 |
(五) 结案 | 第47-49页 |
1. 组员改变情况 | 第47-48页 |
2. 目标完成情况 | 第48-49页 |
五、小组工作介入初中生网络成瘾问题的途径与建议 | 第49-52页 |
(一) 发掘利用案主自身的能力与优势 | 第49-50页 |
1. 帮助初中生培养理性的网络意识 | 第49页 |
2. 建立初中生网瘾抗逆力互助小组,共同监督和进步 | 第49-50页 |
3. 引导初中生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转移对网络的依赖 | 第50页 |
4. 发掘初中生个体的闪光点,帮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 | 第50页 |
5. 成立案例经验分享小组 | 第50页 |
(二) 整合利用外部环境的优势和资源 | 第50-52页 |
1. 鼓励家长成立互动小组,及时交流教育经验 | 第50-51页 |
2. 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 第51页 |
3. 加大对网络市场的监管力度,健全相关法制法规 | 第51页 |
4. 建设优质高效的学校社会工作者队伍,以专业促发展 | 第51-52页 |
六、总结与反思 | 第52-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