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研究--以S大学为例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一、绪论第8-19页
    (一)问题提出第8-9页
        1.选题依据第8页
        2.研究意义第8-9页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9-12页
        1.概念界定第9-11页
        2.理论基础第11-12页
    (三)研究综述第12-16页
        1.大学新生人际适应的困难表征第12页
        2.大学新生人际适应的影响因素第12-15页
        3.大学新生人际适应的干预策略第15-16页
        4.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研究第16页
    (四)研究设计第16-19页
        1.研究目标第16页
        2.研究内容第16-17页
        3.研究思路第17页
        4.研究方法第17-19页
二、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现状及需求预估第19-25页
    (一)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现状分析第19-22页
        1.S大学情况简介第19页
        2.S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调查情况第19-20页
        3.S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第20-22页
    (二)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需求预估第22-25页
        1.需求预估第22页
        2.需求预估结果第22-24页
        3.针对招募组员的需求预估调查第24-25页
三、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25-27页
    (一)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必要性分析第25-26页
        1.小组工作比传统方式更具优势第25页
        2.小组工作满足各方面需求第25-26页
    (二)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可行性分析第26-27页
        1.客观条件允许第26页
        2.小组成员性质第26-27页
四、小组工作介入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实务运用第27-42页
    (一)小组筹备情况第27页
        1.小组背景资料第27页
        2.小组成员情况第27页
    (二)小组工作过程第27-40页
        1.第一次小组活动第27-30页
        2.第二次小组活动第30-32页
        3.第三次小组活动第32-35页
        4.第四次小组活动第35-37页
        5.第五次小组活动第37-38页
        6.第六次小组活动第38-40页
    (三)小组工作介入效果分析第40-42页
五、总结与反思第42-44页
    (一)总结第42-43页
    (二)反思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在读期间完成实践项目及发表论文(著)情况等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组工作介入初中生网络成瘾问题研究--以S中学为例
下一篇:城镇老人社区归属感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L社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