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2页 |
附表索引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2.1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3.2 技术路线图 | 第16-18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29页 |
2.1 知识管理与组织学习理论 | 第18-21页 |
2.1.1 知识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2.1.2 组织学习理论 | 第19-21页 |
2.2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述评 | 第21-25页 |
2.2.1 技术创新的本质及其内涵 | 第21-22页 |
2.2.2 技术创新绩效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 第22-25页 |
2.3 搜索策略对创新绩效影响综述 | 第25-27页 |
2.3.1 搜索策略的概念及内涵 | 第25-26页 |
2.3.2 搜索策略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综述 | 第26-27页 |
2.4 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 第27-29页 |
2.4.1 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 | 第27页 |
2.4.2 知识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综述 | 第27-29页 |
第3章 搜索策略及其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 第29-37页 |
3.1 搜索策略的维度及搜索通道 | 第29-32页 |
3.1.1 搜索策略的维度 | 第29页 |
3.1.2 搜索通道 | 第29-32页 |
3.2 搜索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32-35页 |
3.2.1 技术特性 | 第32-33页 |
3.2.2 搜索宽度与深度的平衡 | 第33-34页 |
3.2.3 组织资源与搜索经验 | 第34-35页 |
3.3 搜索策略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1 搜索宽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 第35-36页 |
3.3.2 搜索深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 第36-37页 |
第4章 知识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 | 第37-44页 |
4.1 知识吸收能力的内涵及维度 | 第37-38页 |
4.1.1 知识吸收能力的内涵 | 第37-38页 |
4.1.2 知识吸收能力的维度 | 第38页 |
4.2 知识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分析 | 第38-40页 |
4.2.1 潜在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机理 | 第39-40页 |
4.2.2 实际吸收能力对技术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机理 | 第40页 |
4.3 知识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40-44页 |
4.3.1 潜在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41-42页 |
4.3.2 实际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42-44页 |
第5章 实证研究 | 第44-61页 |
5.1 实证研究设计 | 第44-48页 |
5.1.1 概念模型 | 第44-45页 |
5.1.2 调查问卷设计过程 | 第45页 |
5.1.3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5.1.4 变量的测量 | 第46-48页 |
5.2 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48-52页 |
5.2.1 搜索策略量表检验 | 第48-49页 |
5.2.2 吸收能力量表检验 | 第49-51页 |
5.2.3 企业绩效量表检验 | 第51-52页 |
5.3 数据分析 | 第52-58页 |
5.3.1 背景变量影响分析 | 第52-54页 |
5.3.2 直接效应的检验 | 第54-55页 |
5.3.3 调节效应的检验 | 第55-58页 |
5.4 假设检验结果分析与管理建议 | 第58-61页 |
5.4.1 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 第58-59页 |
5.4.2 管理建议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1.本文主要结论 | 第61页 |
2.本文的创新点 | 第61-62页 |
3.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72页 |
附录 B 研究问卷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