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

拉康主体理论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4页
    0.1 国内外研究概况第9-12页
    0.2 选题的现实意义、创新之处及研究方法第12-14页
1 拉康主体理论的学术渊源第14-19页
    1.1 拉康与弗洛伊德:回归与颠覆第14-15页
    1.2 拉康与黑格尔:主奴辩证法的影响第15-17页
    1.3 拉康与索绪尔:语言学的启发第17-19页
2 拉康主体理论的内涵第19-32页
    2.1 主体的自恋:镜像的“诱惑”第19-21页
    2.2 主体的救赎:父亲的法则第21-23页
    2.3 主体的异化:能指的颠覆第23-29页
        2.3.1 “能指”的运作原则第23-26页
        2.3.2 “能指”与无意识第26-29页
    2.4 主体的屈从:他者的引诱第29-32页
3 拉康主体理论在文本创作中的表现第32-39页
    3.1 作家主体性的表现第32-33页
    3.2 作家“主体性”的消解第33-39页
        3.2.1 作家创作的动机—欲望第33-35页
        3.2.2 文学创作的真实主体—他者第35-39页
4 拉康主体理论在文本阐释中的表现第39-48页
    4.1 传统的精神分析批评方法第39-40页
    4.2 拉康的结构精神分析批评第40-48页
        4.2.1 能指与主体—《被窃的信》第40-43页
        4.2.2 欲望的悲剧—《哈姆雷特》第43-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致谢第51-5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林语堂《浮生六记》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
下一篇:超声改性淀粉/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