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包装学论文--包装材料论文

食品塑料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检测方法和迁移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7页
符号说明第11-12页
1 绪论第12-21页
    1.1 概述第12页
    1.2 邻苯二甲酸酯概述第12-14页
        1.2.1 邻苯二甲酸酯第12页
        1.2.2 邻苯二甲酸酯的结构性质第12-13页
        1.2.3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来源和危害第13-14页
    1.3 食品塑料包装中PAEs分析前处理技术第14-16页
        1.3.1 索氏提取法第14页
        1.3.2 超声波萃取法第14-15页
        1.3.3 微波萃取法第15页
        1.3.4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第15-16页
        1.3.5 固相萃取法第16页
        1.3.6 固相微萃取法第16页
    1.4 国内外食品塑料包装中PAEs分析检测第16-19页
        1.4.1 气相色谱法第17页
        1.4.2 液相色谱法第17页
        1.4.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S)第17-18页
        1.4.4 荧光法第18页
        1.4.5 超高效合相色谱法第18-19页
    1.5 食品塑料包装中PAEs的迁移第19-20页
        1.5.1 迁移的机理第19页
        1.5.2 目前国内外研究迁移的现状第19-20页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第20-21页
2 邻苯二甲酸酯的提取技术第21-33页
    2.1 引言第21页
    2.2 实验中主要试剂仪器及设备第21-23页
        2.2.1 实验主要试剂第21-22页
        2.2.2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第22-23页
    2.3 实验方案第23页
    2.4 实验具体过程第23-26页
        2.4.1 单因素探究第23-24页
        2.4.2 正交实验第24页
        2.4.3 GC-MS测定条件第24-26页
    2.5 结果分析第26-31页
        2.5.1 不同单因素对塑料中PAEs提取量的影响第26-30页
        2.5.2 正交实验结果第30-31页
    2.6 小结第31-33页
3 食品塑料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分析检测方法研究第33-49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实验中主要试剂仪器及设备第33-35页
        3.2.1 实验主要试剂第33-34页
        3.2.2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第34-35页
    3.3 实验步骤第35页
        3.3.1 混合标准溶液的配制第35页
        3.3.2 有机溶剂的准备第35页
        3.3.3 方法探究过程第35页
    3.4 实验结果第35-47页
        3.4.1 色谱柱的选择第36-37页
        3.4.2 助溶剂的选择第37-39页
        3.4.3 助溶剂中添加剂的选择第39页
        3.4.4 色谱柱温度的选择第39-41页
        3.4.5 流动相的流速第41-42页
        3.4.6 背压的选择第42页
        3.4.7 进样体积的选择第42-43页
        3.4.8 目标物质萃取剂第43页
        3.4.9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第43-44页
        3.4.10 回收率与精密度第44-45页
        3.4.11 总离子色谱图和方法总结第45-47页
    3.5 样品测定第47-48页
    3.6 小结第48-49页
4 邻苯二甲酸酯的迁移模拟第49-58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实验中主要试剂仪器及设备第49-50页
        4.2.1 实验主要试剂第49页
        4.2.2 实验主要仪器及设备第49-50页
    4.3 实验步骤第50-52页
        4.3.1 实验前期准备第50页
        4.3.2 食品模拟物配制第50-51页
        4.3.3 24 小时迁移模拟实验第51页
        4.3.4 十天迁移模拟实验第51页
        4.3.5 迁移模拟计算第51-52页
        4.3.6 探究迁移初步规律第52页
    4.4 实验结果第52-56页
        4.4.1 24 小时迁移模拟结果第52-55页
        4.4.2 十天迁移模拟结果第55-56页
    4.5 小结第56-58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5.1 结论第58-59页
    5.2 展望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附录第68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8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双功能手性配体的发展及其催化的亚胺叶立德[3+2]偶极环加成反应研究
下一篇:甲醇甲酸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氧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