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导论 | 第9-18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选题的目的 | 第10页 |
1.1.3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2 研究路线 | 第16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转型的相关理论 | 第18-23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8-20页 |
2.1.1 审计全覆盖 | 第18-19页 |
2.1.2 预算执行审计 | 第19-20页 |
2.1.3 预算执行审计转型 | 第20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2.2.1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受托责任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审计免疫系统论 | 第22-23页 |
3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转型的动因分析 | 第23-29页 |
3.1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预算执行审计转型的外部动力 | 第23-26页 |
3.1.1 审计全覆盖的实施与推进 | 第23-24页 |
3.1.2 财政支出向民生问题不断倾斜 | 第24页 |
3.1.3 人大预算监督力度日益增强 | 第24-25页 |
3.1.4 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 第25-26页 |
3.2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预算执行审计转型的内部动力 | 第26-29页 |
3.2.1 预算执行审计职能发挥不到位 | 第26-27页 |
3.2.2 预算执行审计目标范围不合理 | 第27页 |
3.2.3 预算执行审计公开程度不够高 | 第27-28页 |
3.2.4 预算执行审计技术方法手段相对落后 | 第28页 |
3.2.5 预算执行审计对绩效关注不足 | 第28-29页 |
4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转型的路径 | 第29-32页 |
4.1 重新确定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范围 | 第29-30页 |
4.2 创新审计技术与方法 | 第30-31页 |
4.3 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 第31页 |
4.4 改革预算执行审计体制 | 第31-32页 |
5 H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转型的案例研究 | 第32-41页 |
5.1 案例基本情况 | 第32-35页 |
5.1.1 案例选择 | 第32-33页 |
5.1.2 H审计机关简介 | 第33页 |
5.1.3 H市预算执行审计的基本情况 | 第33-35页 |
5.2 H审计机关2016年预算执行审计项目的实施 | 第35-38页 |
5.2.1 审计目标和分工 | 第35-36页 |
5.2.2 审计技术与方法 | 第36页 |
5.2.3 审计内容与审计重点 | 第36-37页 |
5.2.4 审计结果 | 第37-38页 |
5.3 H审计机关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38-41页 |
5.3.1 审计覆盖面不足 | 第38-39页 |
5.3.2 审计结果执行困难 | 第39页 |
5.3.3 审计报告公开制度不完善 | 第39-40页 |
5.3.4 预算执行审计法律建设落后 | 第40-41页 |
6 审计全覆盖背景下促进预算执行审计转型的对策 | 第41-47页 |
6.1 扩展预算执行审计范围 | 第41-42页 |
6.1.1 拓宽预算执行审计覆盖广度 | 第41页 |
6.1.2 挖掘预算执行审计覆盖深度 | 第41-42页 |
6.1.3 统筹审计资源 | 第42页 |
6.2 改进审计技术方法 | 第42-43页 |
6.2.1 推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 第42-43页 |
6.2.2 注重绩效审计方法的运用 | 第43页 |
6.3 完善审计人力资源保障策略 | 第43-44页 |
6.3.1 扩大审计人员队伍 | 第43-44页 |
6.3.2 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 第44页 |
6.3.3 注重审计人才培养 | 第44页 |
6.4 完善审计制度法规建设 | 第44-47页 |
6.4.1 加快推进审计法的完善 | 第44-45页 |
6.4.2 推动审计问责机制建设 | 第45页 |
6.4.3 推动审计公告制度建设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后记 | 第51页 |